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注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19: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22:30
中国古代兵学经典《司马法》中,虽只有残存的一卷五篇,但其中蕴含的智慧深入人心。其中提到的"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是对战争与和平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易经·萃卦》中有言:"好战者,如同拔草寻蛇,终将自食其果。"这里描绘了过度好战的国家,如同刺激蛇的活动,最终会遭受反噬。徐偃王是周穆王时期的一位仁义君主,他以德治国,吸引了众多江淮诸侯,共计三十六国。然而,面对楚文王的侵略,偃王选择爱民而不抵抗,最终导致了徐国的灭亡。其故地如今位于安徽泗水县北。
《易经·系辞》同样强调,"忘战则可能导致失策,忽视军事力量的建设是危险的。"这意味着,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能忘记战争的可能,军事实力的维护和准备是国家生存的基石。"除战"并不意味着放弃军事,而是要合理平衡,以防"忘战"带来的潜在危险。
综上,"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警世之言,提醒着我们,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保持警惕,都应谨慎对待军事与和平的转换,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除战"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积极的防御和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挑战。"制战",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废"则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智慧的领导者应懂得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