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20: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朱雪琴,苏州弹词女演员,弹词唱调“琴调”创始人。
江苏常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七岁从养父朱蓉舫习艺,学说“双金锭”,九岁开始登台插边花唱开篇,十一岁起与叔父朱云天拼双档在江浙一带演唱弹词。
她父亲告诫她:一个艺人不能光学别人,要自己独创一格,包括弹奏乐器,也是这样。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
一九五一年起与郭彬卿拼双档演唱《珍珠塔》、《琵琶记》、《梁祝》。一九五六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唱腔进入崭新阶段,从花哨走向质朴、显露走向深沉,琴调的明快流畅更有发展。
她演唱的现代题材的开篇和选段《岳母刺字》、《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深受欢迎,影响广泛。从小就致力于评弹,倾心于艺术,不仅在乐器上苦下功夫,特别在唱腔上认真探索。
在“马”、“沈”、“薛”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许多其他评弹流派如俞调、夏调等个别旋律,吸收了京剧的某些唱腔,发展了弹词唱调中吟诵体的特色,高低、缓疾、顿挫、抑扬变化多端,气势磅礴。
她天赋音域较宽,嗓音浑厚,有着男性的某些音色,唱起来神态奕奕,通过面风、手势的配合和强烈、跳跃的节奏,常常十几句叠句一气呵成,紧紧抓住听众。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说表流畅亲切、台风稳重大方、眼神运用恰到好处、手面动作干净漂亮,故在书台上真正做到心到、手到、眼到而特别传神。唱腔上则在“马调”、“沈薛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气势磅礴、爽利轻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琴调”流派。
在三弦的演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郭彬卿的琵琶伴奏,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煞是好听,深受广大评弹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
朱雪琴,(1923~1994)一级演员。女,江苏常熟人。系弹词艺人朱蓉舫之养女,幼时随父习艺,未满10岁即上台唱开篇。11岁后在江浙一带演出,于抗战胜利后即成为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