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官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7: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6 19:55
在古代的官制体系中,有一种特殊的官员称号被称作散官,它与职事官的职务性质相对应。职事官主要表示官员所担任的具体职务,而散官则更多地代表官员的等级和荣誉,而非实际职务。例如,唐代的文散官有二十九个等级,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士郎,武散官则有四十五个等级,从骠骑大将军到陪戎副尉。因此,散官又被称为阶官。
从汉至南北朝时期,朝廷有时会授予高级官员额外的尊崇称号,如亚三司、仪同三司等,但这通常没有实际职务。隋朝开始确立散官制度,主要授予文武重臣,这些官员虽有称号,但并未担任具体的职事。唐代沿袭隋制,文官有二十九阶的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武官有四十五阶,从骠骑大将军到陪戎副尉。在此制度下,九品以上的职事官会带有散官头衔,但职位和职责并不固定。
宋朝初期,依然沿用唐制设立文武散官,但到了神宗元丰三年(1080)进行官制改革,散官的地位和待遇开始与实际职务紧密关联,通过官名确定职责。徽宗政和六年(1116)进一步制定了武臣阶官。金、元两朝也有各自的文武散官,还有专门针对司天、太医、内侍和教坊司官员的散官。到了明清时期,官员的级别和待遇主要依据实际所授职官品级,散官的名号虽然保留,但实际作用已大为削弱,主要象征着官员的荣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