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4: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2:35
在保健品行业,吴炳新被誉为“教父级”人物。他以三株为例,展现了中国保健品行业最辉煌的“神话”。从1992年30万元起家,到1995年销售收入23.5亿元,1996年超过80亿元,其速度之快令人震惊。然而,1998年“常德事件”使得三株的销售从7亿元骤降至1000万元,16万人的营销队伍裁减了15万人,从此进入休眠期。
从1994年开始,吴炳新率领三株实施多番秋季攻势、春季扫除,销售额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公司规模以裂变的速度增长。1994年销售额达到1.25亿元,1995年猛增到33.5亿,1996年飞增到80.6亿元,农村市场占到60%。三株的队伍从几十人迅速扩张到15万人,分公司开至600多家,办事处2000多个,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
然而,1996年9月,常德事件的发生使得三株遭遇巨大打击。一位老汉在喝下八瓶三株后死亡,尽管事实证明并非因三株而死,但三株的销售一落千丈,从4月开始月销售额从数亿元降至不足1000万元,多个工厂减产或停产,6000名员工放假回家,最终15万人又回到下岗的命运。
在济南山大路77号的三株集团总部,吴炳新目睹了保健品行业的变化,多次尝试复出但最终都未能成功。他认为三株“阶段性地退出了激烈竞争的海洋,进行整修,让路给别的船队奋勇前进”。尽管如此,吴炳新并未放弃保健品行业,而是确立了“以药品为龙头,巩固、发展化妆品,保健品不恋战不放弃”的战略。
如今,三株集团已经从保健品行业“淡出”殆尽,吴炳新认为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和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改变,保健品业已经告别“暴利时代”。因此,向非保健品行业转移才是“明智之举”。新书消费论的提出使得三株集团专注于医药产业,整合了吉林柳河、济南福尔两个GMP达标制药企业和三株医药有限公司一个GSP达标企业,吴炳新认为兼并、并购的阶段已经到来,只有拥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重新启航,吴炳新倚重的是三株的一批元老回归,认为他们的经验和对三株复兴的实用价值巨大。吴炳新还为医药集团请回了两位高级顾问,他们对三株复兴有重要贡献。吴炳新认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三株遇到了困难,必须分流,才能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勇敢地跳出来,流入到别的大江大海中,为三株的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用人名,有三株药业集团董事长吴炳新 ,1959年参加工作,1964年参入中国*党,曾在内蒙古矿务局、包头阀门厂从党务、财务、教育工作。1987年开始在包头、兰州、淮南等地创办企业。还有,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市分行副行长的吴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