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0: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0 11:52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硬化剂注射、透光直视旋切TriVex、血管腔*频、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经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改良和微创术式[1]。特别是硬化剂注射硬化剂的治疗是一种较早使用的方法,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研究表明液体硬化剂治疗与手术疗效早期结果相当,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对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式,硬化剂注射组复发率明显增高,术后5年复发率明显增加,高达74 。术后患者往往还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酸胀感;沿静脉行程皮下有瘀斑,甚至可触及不同范围大小的条索状硬结,下肢屈伸时有牵拉感,小腿及足踩部有水肿,部分患者仍需弹力支持。一旦复发,再次手术的难度加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应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治疗硬化剂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复发及合并并发症病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共54例患者(60条患肢),均为硬化剂注射术后患者,其中男26例(27 条患肢),女28例(33条患肢);年龄35~80岁,平均72.2岁;复发时间为0.5年至15年。患者均可见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中有15例伴小隐静脉曲张。伴肿胀37条肢体,疼痛21条肢体,湿疹29条肢体,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52条肢体,可及皮下硬结9例,有溃疡16例,已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条肢体。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
(1)内服方剂1号:生黄芪60g,茯苓30g,白术15g,党参15g,香附10g,当归20g,川芎12g,桃仁10g,川牛膝15g,赤芍10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苍术15g,泽泻40g,炙乳香6g,炙没药6g
(2)外洗方剂2号:桃仁、红花、白鲜皮、川牛膝、当归、防己、赤芍各15g,趁温热(要温度保持38度左右)熏洗患处并泡浴患足,2次/天,15min/次。以10剂为1个疗程。合并溃疡者予清创换药治疗。
3、疗效标准与结果
(1)疗效评估
方法采用通行的慢性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 rity score,VCSS),客观地评价治疗方法的疗效。包括疼痛、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炎症、硬结、溃疡数量、持续时间、溃疡大小和加压治疗等。同时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每条肢体髌上10cm,髌下10cm,踝上10cm周径,判断水肿治疗疗效。
(2)结果
两例患者(2条肢体)因外用泡洗药物出下肢皮疹退出治疗方案,治疗后平均随访6个月,删失1例(1条肢体)。患者VCSS评分均在疼痛、曲张静脉、溃疡等方面得到改善。特别是在下肢肿胀方面,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均表示疼痛较前有缓解,其中有13例表现为偶然发生的胀痛;术后3个月内,10例溃疡基本愈合,仅有2例还存在残余溃疡,但都控制在1cm内,且较治疗前前有明显好转。另外2例已愈合溃疡未再复发。随访期间未发生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重要并发症。
4、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祖国医学病名“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多因久站立劳作、持重以致气滞血瘀,筋聚络阻,出现下肢青筋盘曲的一种疾病。劳倦伤气证和气滞血瘀证最常见。对于硬化剂注射术后复发病例,西医再次手术较困难,患者再次手术的依从性差。其病机因先天察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瘀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日久类似瘤体之状。注射硬化剂后下肢气机阻滞,气不行则血不畅,久而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我们运用中医整体辨证,采用中药内服以及外用熏洗疗法,治疗硬化剂注射术后复发及出现并发症病例,方剂中生黄芪补中益气,脱疮生肌,香附为气中血药,有行气活血之效,茯苓、白术、党参取四君子汤之意,有健脾行气之效,脾主运化,上述药物合用可以为气血运行提供动力。当归、川芎、桃仁、赤芍、丹参、三棱、莪术可活血通脉,软件散结,川牛膝引药下行。苍术、泽泻利湿消肿。防己活血消肿。乳香、没药止痛。该方治疗以“行气活血,通脉止痛”为主要治则,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病因,主次分明,配伍得当,充分体现了固本清源,标本兼治的原则。中药内服加外用治疗下肢静脉曲硬化剂注射术后反应病例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