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1: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0:19
关于宋诗与唐诗的争议,主要围绕着古典诗歌创作中向唐人还是宋人学习的问题展开。自宋代开始,这种争论一直延续到清代甚至近代,对于当时的诗歌学习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唐宋诗之争并非单纯评价唐诗的优劣,而是探讨唐之后的宋诗是否具有存在价值和独立的地位。李白、杜甫代表唐诗,苏东坡、黄庭坚则代表宋诗,宋诗被视为唐诗后的另一种典范。
陈衍,作为“同光体”宋诗派的重要代表,提出了“三元说”,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分为开元时期的盛唐、元和时期的中唐变革,以及北宋元佑时期的高峰。他还强调“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区别,指出宋代诗人的学养丰富,但过度的理性可能影响诗意。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提出,宋诗的精华并不在于古体诗,而是在近体诗,黄庭坚和陈师道被视为典型的代表。
朱自清、程千帆等人受陈衍影响较大,柳亚子的南社则主张诗歌学习盛唐。严羽的《沧浪诗话》批评宋诗过于以文字、议论和才学为中心,提倡诗歌的直觉和韵味。宋诗与唐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文意象的主导、文化蕴涵和艺术风格的宋代特色,以及宋诗追求的格调与风格的平淡之美,如黄庭坚的瘦硬风格,这是宋诗高于元诗和明诗的独特之处。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学史上提到宋诗﹐有时是作为宋代诗歌的简称﹐有时则指某种与唐诗相对的诗歌风格。宋代诗歌依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其成就不如唐诗﹐但对后世的影响仍然很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