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第五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23: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9:51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道:治理。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
翻译: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当谨慎办事,诚信无欺,节约费用,爱护百姓,不能在农忙时节让百姓干活。”
解释:这一段和之前的都大不一样,前面的四段基本都是和自我修养有关,也就是修身,而这一段,格局放大了些,讲的是治国。
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知道这一段一共说了五个点,也就是治理国家的五个方法。先看第一个,他说‘敬事’,谨慎办事。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一国之君,如果做事谨慎,会不会造成一种畏手畏脚的感觉,有一句俗话说到:“犹豫就会败北。”但也有人可能会说,你既然是一国之君,做事不就更应该三思而后行吗?毕竟你的一言一行,百姓和大臣都看在眼里,而且造成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孔子自己也曾说到过:“再,斯可矣!”那到底怎么样才算是谨慎办事呢?在这里要清楚,谨慎不代表是犹豫不行,也不是鲁莽行事,而是说做事的时候,要先思考,但不能思考过度,不然就成了犹豫,所以就像孔子说的,“再,斯可矣!”思考两次就足矣了,因为思考一次是鲁莽,两次是谨慎,而三次就是优柔寡断了,所以对于谨慎,不可不分辨清楚。
再看第二点:‘信’,就是诚信,上一段我们说过,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这个交往不只是限于这个百姓之间,或是商人之间,同样在官场上,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国君对于百姓,那对于百姓来说,他其实不懂什么治国之策,也不懂什么规则,他懂的就是国君到底有没有给他确实的利益,国家的法律有没有真正的看的起百姓,如果说国君真的给百姓确实的利益,就像是有饭吃,有地方住,自家孩子能上学,还能有点存款,那这其实是当时百姓所迫切拥有的东西。还有国家的法律,而这个法律通常对于贵族,以及*们,其实都没有什么用,真正受到*的只有百姓,所以法律如果能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么其实也就可以了。那如果说,国君说要颁布一个*,能够让百姓逐渐过上好日子,但是始终都没有落实,那百姓还会相信你吗?举个例子,狼来了的故事,其实刚刚好,这种事能做出来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而百姓就会逐渐放弃这个君主,而到了所有百姓都放弃君主的时候,那他这个位置也做到头了。所以说诚信不可谓不重要!
再来看第三点:‘节用’,节约费用,这个其实好理解,就像现在有很多人就属于日光族,月光族一样,那如果说一国之君还像这样的话,那将会直接灭亡。因为一个国家,用到钱的地方非常之多,如果说乱花乱用,对于国家任何益处都没有,那就是属于浪费。所以说节约费用,就是要把钱花到刀刃上,当然该花的时候还是要花,不能节约节约着,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守财奴,那就偏离节约的正轨了。
再来看第四点:‘爱人’,爱护百姓,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一个国君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权力有多大,你的钱有多多,而是支持你的百姓有多少,百姓才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部分,没有百姓,那你也当不成国君,反之,支持你的百姓越多,那你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
最后第五点:‘使民以时’,不能在农忙时节让百姓干活,农忙时节呢,其实就是百姓这个播种啊,收割啊,这种忙碌的时候,那他们的收成就决定了他们这一年的生活,所以你要是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去干公家的活,而放弃他们的庄稼,就相当于丢了他们的命一样,所以这么真的这么做以后,逐渐百姓就会忍受不下去,那忍受不下去就会作乱,那国家就会衰败下去。反之,你让百姓干完农活以后,再让他们去干公家的活,就相当于在放假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兼职,能够多赚一份钱,那百姓不仅不会怨恨你,可能还会感激你,岂不妙哉。
还在为只能看文字而苦恼吗,打开喜马拉雅,搜:小王讲国学,立刻解决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