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01: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1:06
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在临床表现上都以肿块为主,在发病机制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某些类型的乳腺增生病可以发展成乳癌,乳腺增生病与乳癌虽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但:
1、发病机制:这两个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相似之处,如:
(1)两者均由内分泌失衡引起,而且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2)在流行病学方面,两者都与精神因素,婚育胎产,哺乳等因素有关。
(3)乳腺增生的发病危险因素也是乳癌的发病危险因素。
2、病理变化:
(1)任何癌肿都是细胞增生的最终恶果,是细胞增生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轻度增生、非典型增生、细胞突变、癌性增生的过程,最终可以发展为乳癌,
(2)多数增生细胞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继续发展,停滞在某一阶段,只有部分乳腺增生病能发展成乳癌,这为癌前增生。
(3)乳腺增生癌变率比一般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高3倍左右,而囊性增生者患癌机会则高达30倍。病理活检切片已经证实,许多早期乳腺癌是由乳腺纤维囊性增生转变而来。乳腺癌是增生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当增生发展到导管上皮高度增生、非典型增生时,就很容易发展为癌;这实际上是向恶性转化。
(4)乳腺增生作为乳腺肿瘤的早期,恶变率相当高。而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症最为常见。虽然引起乳腺癌的病因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有乳腺增生恶变而来,该病发生在成、中老年人身上,得了乳腺病,经详细的诊断治疗,是完全可能减少或阻止乳腺癌的发生。
乳腺增生导致乳腺癌的发生过程
1、乳腺癌的前期病变:从正常细胞一下子变到癌细胞显然是不可能的,它们之间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步过程。
癌变过程是一个增生过程,如果只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而没有形态上的改变,就叫单纯性增生;如果细胞数量增加,形态结构也有异常改变则称为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程度中期者才有癌变倾向。
不典型增生发展到晚期,细胞形态结构有十分异常的改变,接近于癌变,这便是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可以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逐渐加重变为癌;或者是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病变减轻;也可能终生停滞在这一阶段,癌前病变发展到癌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患囊性乳腺增生病,尤其是病理证实乳管内有活跃的乳头状瘤者,也易患乳腺癌。乳腺增生即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的早期病变。根据某些统计资料,其在部分患者中恶变率比较高。在我国25岁以上的中青年妇女中,目前大约有70的人患有各种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症最为常见。虽然引起乳腺癌的病因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有乳腺增生恶变而来。
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癌的重要性
乳腺增生症一般性增生与乳腺癌无明显关系,而非典型性增生症中则随严重程度的上升而癌变的相对危险性亦随之增加。按照肿瘤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将乳腺增生症分为两大类:即单纯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依据组织学形态,分为*:
Ⅰ级(轻度)上皮增生形成实性。筛状乳头状或腺型结构。细胞体积大于单纯性增生,异形性并不明显,排列有极性,有明显双层结构。
Ⅱ级(中度)除形成上述异形结构外,增生的腺管变粗,直径增大,细胞体积也明显增大,出现轻度异形性,细胞排列紊乱,且边缘一层仍保持极性,双层结构仍可见。
Ⅲ级(重度)上述增生形式中任何一种,其管径都明显扩大,呈圆球形。致使一群增生的腺管互相贴近,或形成团体。细胞体积也明显增大,具有一定的异形性,细胞排列紊乱或仅见残留极性现象,双层结构消失或仅见残留极性现象。双层结构消失或偶见,细胞有松解现象,且无坏死。
囊性增生症有其主要病变为:
①囊肿病;
②乳头状瘤病;
③乳管上皮增生;
④腺病;
⑤大汗腺化生。其中以①②③与乳腺癌关系密切。
因:乳腺癌癌旁病变几乎皆伴有乳腺增生症,癌旁不典型增生以乳腺囊性增生症癌变为主,浸润性小叶癌、单纯癌及浸润性癌的周围较为多见,且肿瘤直径愈小,其癌旁不典型增生愈多见,且增生程度愈严重;肿瘤直径愈大,不典型增生愈少见,增生程度越轻,甚至找不到不典型增生。
乳腺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系列组织学改变,乳腺癌及其多原性发灶病变均是在乳腺上皮广泛性增生病变基础上而发生,表明乳腺癌并非孤立的局部病变。不典型增生为重要癌旁病变,其存在及程度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是癌前病变在形态学上的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原位癌。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改变与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属于乳腺增生病的后期阶段,主要是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特点。少数患者可见到乳管上皮由增生而后间变为癌,所以本病也称为癌前期病变。其癌变多在10~20左右。一般的病理改变为:
肉眼所见:病灶腺体内大小不等、软硬不一的囊肿。囊壁薄厚不一,呈灰白色或蓝色。囊内含清亮透明、淡黄、混浊稠绿或褐色血性液。囊肿内壁可见颗粒状或乳头状肿物突向腔内,体积大时可填满囊腔。大囊内可含有多个小囊,蜂窝状互相沟通。囊肿之间或邻近组织常见多少不等的灰白或灰粉色颗粒状隆起区。
镜下所见:主要有
①囊肿,
②导管上皮增生,
③腺管型腺病,
④大汗腺样化生,
⑤乳头状瘤病。中小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结构。
分型:依增生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表现为导管轻度扩张,上皮增生形成低而稀的简单乳头,表面被覆1~2层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明显可见。
中度表现为较多的乳头,常互相连接成网,被覆3~5层腺上皮细胞,甚至占据大部管腔,但细胞无异型,肌上皮清楚。
重度则表现为导管明显扩张,乳头拥挤密集,间质少,分枝复杂,被覆6层以上腺上皮,甚至形成实性细胞区,排列极性部分紊乱,细胞可有轻度异型,肌上皮细胞仍可见到。
此三种程度可同时存在,而其中重度者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此为该病一重要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