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认识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9 10: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21:38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胃肠病变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溃疡和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等基础上所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严重肝病本身的原因,常合并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内环境紊乱和DIC等并发症。因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非肝病出血者高。

一、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因出血量大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2、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PHG多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重型PH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少数出现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3、肝源性溃疡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常伴有糜烂性胃炎等。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

4、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和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粘膜屏障损伤、胃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常可见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剧烈呕吐或腹内压骤然增加,造成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而并发大量出血。

此外,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窦毛细血管扩张,异位静脉曲张等也是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以及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1、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突出的表现常为呕血。呕血往往为鲜红色、量大,涌吐而出,甚至可呈喷射状,患者呕血前大多有上腹饱胀感。一般而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其他出血严重,患者常迅速发生休克。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出血可致晕厥、口渴、肢体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烦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若处理不当可致死亡。若补充血容量后,尿量不增加,要警惕急性肾衰竭。

3、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示出血量大,多在1200ml以上。

4、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5、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约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后降至正常。而血容量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以上、尿素氮>14.28mmol/L,则提示出血在1000ml以上。

三、失血量和休克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便。以呕血、便血的数量来估计失血量,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而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致周围循环的改变来判断。

1、一般状况失血量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储血补偿,循环血容量在1小时内即得改善,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失血量在400ml以上;如有晕厥、四肢湿冷、尿少、烦躁不安时,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2、脉搏是判断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旦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故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率在100-120bpm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3、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测不出。

也可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为轻度休克,大约失血800-1200ml;指数>1为严重休克,失血1200-2000ml;指数>2为重度休克,失血超过2000ml。

四、判断是否继续活动性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在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可达2周。

有下列表现者应认为有继续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引流有较多新鲜血液;③在24小时内经积极补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快速补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数持续增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

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而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可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五、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的不同,其临床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慢性或小量出血强调病因治疗,而急性大量出血,其主要矛盾是失血与血容量不足,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采取积极措施抢救,而抗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治疗之关键,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一)补充血容量

1、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输血、补液疗法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建议所有大出血患者务必保持2条大口径的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

2、补液原则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立即配血。在配血过程中,为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周围循环,可先输平衡液或等渗盐水。开始补液宜快,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血压恢复并能维持正常,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不再继续出血。当遇到血源缺乏时,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替代输血,但低分子右旋糖酐不宜超过1000ml/d。中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4-1/3,重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2。当血压、心率等稳定时即可改为维持性的静脉补液。

3、输血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均可减少,宜输注含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输血指征:①出血量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是输血的绝对指征,一般出血量小者不必输血。②脉搏大于120bpm、血压低于90/60mmHg、血红蛋白<80g/L是输血的客观指标。③出现休克者多为大量而急骤的出血,失血量在数小时内超过1000ml或失血量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为急诊输血指征。血压急剧升高易诱发再次出血,因门静脉高压时血容量已较正常血容量高30%左右。因此,勿求过度输血及补液,输入失血量的2/3-3/4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即可。

血容量是否补足,可参考以下指标:①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②四肢末端转暖、红润;③收缩压正常或接近正常;④脉压差大于30mmHg;⑤尿量在25ml/h以上;⑤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大量出血及至出现休克的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常在补足血容量和微循环改善后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如过早应用碱性药物反而可能造成代谢性碱中毒。但酸中毒严重时,应根据酸中毒的程度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来纠正。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可根据公式计算:HCO3―的需要量(mmol)=[HCO3―正常值(mmol/L)-HCO3―测量值(mmol/L)]×体重(kg)×0.2。一般将计算值的半量在2~4小时内输入,并在2~4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补充

(三)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1、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

(2)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既能抑制胃酸分泌,又能抑制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还能协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因此对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3)去甲肾上腺素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半小时至1小时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止血有效率80%。

(4)内镜下止血

①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孟氏液是一种碱式硫酸铁,具有强烈收敛作用,常用浓度为5%-10%,每次50-100ml,止血有效率85%-90%。

②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止血必须确定出血的血管方能进行,决不能盲目操作。如若胃出血,电凝止血前先用冰水洗胃,首次止血率为88%,第2次应用止血率为94%。对出血凶猛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电凝止血并不适宜。

③激光止血:可供作止血的激光有氩激光及石榴石激光两种,止血成功率在80%-90%,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尚有争议。

④局部注射血管收缩药或硬化剂:经内镜用1/10000肾上腺素于出血灶周围粘膜下注射,使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肿胀压迫血管,起暂时止血作用。继之局部注射硬化剂如1%十四烃基硫酸钠,使血管闭塞。该法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

⑤放置缝合夹子:内镜直视下放置缝合夹子,将出血的血管缝夹止血,伤口愈合后金属夹子会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法安全、简便、有效,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特别对小动脉出血效果更满意。

⑥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药或人工栓子: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垂体加压素0.1-0.2U/min连续20min,仍出血不止时,浓度加大至0.4U/min,止血后8-24h减量。注入人工栓子一般用明胶海绵,使出血的血管被堵塞而止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气囊填塞止血,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

(1)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对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时需配合气囊填塞。*甘油和血管加压素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与血管加压素相比,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因此可以间断给药。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使80%的患者曲张静脉出血停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均为静脉给药。用法:生长抑素先缓慢静脉注射250μg的负荷量,然后立即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8-72h;奥曲肽首次静脉注射100μg,然后静脉滴注25μg/h持续72h。

(3)气囊填塞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35-40mmHg,初压可维持12-24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分钟,然后再注气,以防粘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此外,每1-2小时用水冲洗胃腔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影响胃腔管的使用。止血24小时后,放气观察1-2天方可拔管。气囊填塞对中、小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对大出血止血有效率在40%-90%不等。

(四)手术治疗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急诊手术往往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比择期手术高,所以尽可能先采取内科止血治疗,只有当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而出血部位明确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止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分流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而门脉系统分流减压术由于术后门-体分流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于临床。

(五)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失败,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时,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病灶,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21:39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胃肠病变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溃疡和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等基础上所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严重肝病本身的原因,常合并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内环境紊乱和DIC等并发症。因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非肝病出血者高。

一、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因出血量大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2、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PHG多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重型PH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少数出现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3、肝源性溃疡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常伴有糜烂性胃炎等。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

4、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和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粘膜屏障损伤、胃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常可见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剧烈呕吐或腹内压骤然增加,造成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而并发大量出血。

此外,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窦毛细血管扩张,异位静脉曲张等也是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以及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1、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突出的表现常为呕血。呕血往往为鲜红色、量大,涌吐而出,甚至可呈喷射状,患者呕血前大多有上腹饱胀感。一般而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其他出血严重,患者常迅速发生休克。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出血可致晕厥、口渴、肢体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烦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若处理不当可致死亡。若补充血容量后,尿量不增加,要警惕急性肾衰竭。

3、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示出血量大,多在1200ml以上。

4、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5、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约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后降至正常。而血容量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以上、尿素氮>14.28mmol/L,则提示出血在1000ml以上。

三、失血量和休克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便。以呕血、便血的数量来估计失血量,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而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致周围循环的改变来判断。

1、一般状况失血量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储血补偿,循环血容量在1小时内即得改善,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失血量在400ml以上;如有晕厥、四肢湿冷、尿少、烦躁不安时,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2、脉搏是判断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旦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故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率在100-120bpm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3、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测不出。

也可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为轻度休克,大约失血800-1200ml;指数>1为严重休克,失血1200-2000ml;指数>2为重度休克,失血超过2000ml。

四、判断是否继续活动性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在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可达2周。

有下列表现者应认为有继续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引流有较多新鲜血液;③在24小时内经积极补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快速补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数持续增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

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而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可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五、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的不同,其临床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慢性或小量出血强调病因治疗,而急性大量出血,其主要矛盾是失血与血容量不足,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采取积极措施抢救,而抗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治疗之关键,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一)补充血容量

1、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输血、补液疗法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建议所有大出血患者务必保持2条大口径的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

2、补液原则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立即配血。在配血过程中,为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周围循环,可先输平衡液或等渗盐水。开始补液宜快,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血压恢复并能维持正常,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不再继续出血。当遇到血源缺乏时,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替代输血,但低分子右旋糖酐不宜超过1000ml/d。中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4-1/3,重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2。当血压、心率等稳定时即可改为维持性的静脉补液。

3、输血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均可减少,宜输注含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输血指征:①出血量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是输血的绝对指征,一般出血量小者不必输血。②脉搏大于120bpm、血压低于90/60mmHg、血红蛋白<80g/L是输血的客观指标。③出现休克者多为大量而急骤的出血,失血量在数小时内超过1000ml或失血量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为急诊输血指征。血压急剧升高易诱发再次出血,因门静脉高压时血容量已较正常血容量高30%左右。因此,勿求过度输血及补液,输入失血量的2/3-3/4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即可。

血容量是否补足,可参考以下指标:①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②四肢末端转暖、红润;③收缩压正常或接近正常;④脉压差大于30mmHg;⑤尿量在25ml/h以上;⑤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大量出血及至出现休克的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常在补足血容量和微循环改善后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如过早应用碱性药物反而可能造成代谢性碱中毒。但酸中毒严重时,应根据酸中毒的程度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来纠正。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可根据公式计算:HCO3―的需要量(mmol)=[HCO3―正常值(mmol/L)-HCO3―测量值(mmol/L)]×体重(kg)×0.2。一般将计算值的半量在2~4小时内输入,并在2~4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补充

(三)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1、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

(2)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既能抑制胃酸分泌,又能抑制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还能协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因此对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3)去甲肾上腺素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半小时至1小时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止血有效率80%。

(4)内镜下止血

①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孟氏液是一种碱式硫酸铁,具有强烈收敛作用,常用浓度为5%-10%,每次50-100ml,止血有效率85%-90%。

②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止血必须确定出血的血管方能进行,决不能盲目操作。如若胃出血,电凝止血前先用冰水洗胃,首次止血率为88%,第2次应用止血率为94%。对出血凶猛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电凝止血并不适宜。

③激光止血:可供作止血的激光有氩激光及石榴石激光两种,止血成功率在80%-90%,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尚有争议。

④局部注射血管收缩药或硬化剂:经内镜用1/10000肾上腺素于出血灶周围粘膜下注射,使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肿胀压迫血管,起暂时止血作用。继之局部注射硬化剂如1%十四烃基硫酸钠,使血管闭塞。该法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

⑤放置缝合夹子:内镜直视下放置缝合夹子,将出血的血管缝夹止血,伤口愈合后金属夹子会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法安全、简便、有效,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特别对小动脉出血效果更满意。

⑥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药或人工栓子: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垂体加压素0.1-0.2U/min连续20min,仍出血不止时,浓度加大至0.4U/min,止血后8-24h减量。注入人工栓子一般用明胶海绵,使出血的血管被堵塞而止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气囊填塞止血,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

(1)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对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时需配合气囊填塞。*甘油和血管加压素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与血管加压素相比,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因此可以间断给药。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使80%的患者曲张静脉出血停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均为静脉给药。用法:生长抑素先缓慢静脉注射250μg的负荷量,然后立即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8-72h;奥曲肽首次静脉注射100μg,然后静脉滴注25μg/h持续72h。

(3)气囊填塞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35-40mmHg,初压可维持12-24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分钟,然后再注气,以防粘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此外,每1-2小时用水冲洗胃腔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影响胃腔管的使用。止血24小时后,放气观察1-2天方可拔管。气囊填塞对中、小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对大出血止血有效率在40%-90%不等。

(四)手术治疗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急诊手术往往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比择期手术高,所以尽可能先采取内科止血治疗,只有当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而出血部位明确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止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分流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而门脉系统分流减压术由于术后门-体分流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于临床。

(五)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失败,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时,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病灶,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21:39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胃肠病变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溃疡和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等基础上所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严重肝病本身的原因,常合并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内环境紊乱和DIC等并发症。因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非肝病出血者高。

一、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因出血量大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2、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PHG多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重型PH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少数出现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3、肝源性溃疡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常伴有糜烂性胃炎等。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

4、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和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粘膜屏障损伤、胃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常可见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剧烈呕吐或腹内压骤然增加,造成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而并发大量出血。

此外,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窦毛细血管扩张,异位静脉曲张等也是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以及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1、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突出的表现常为呕血。呕血往往为鲜红色、量大,涌吐而出,甚至可呈喷射状,患者呕血前大多有上腹饱胀感。一般而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其他出血严重,患者常迅速发生休克。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出血可致晕厥、口渴、肢体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烦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若处理不当可致死亡。若补充血容量后,尿量不增加,要警惕急性肾衰竭。

3、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示出血量大,多在1200ml以上。

4、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5、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约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后降至正常。而血容量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以上、尿素氮>14.28mmol/L,则提示出血在1000ml以上。

三、失血量和休克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便。以呕血、便血的数量来估计失血量,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而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致周围循环的改变来判断。

1、一般状况失血量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储血补偿,循环血容量在1小时内即得改善,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失血量在400ml以上;如有晕厥、四肢湿冷、尿少、烦躁不安时,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2、脉搏是判断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旦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故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率在100-120bpm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3、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测不出。

也可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为轻度休克,大约失血800-1200ml;指数>1为严重休克,失血1200-2000ml;指数>2为重度休克,失血超过2000ml。

四、判断是否继续活动性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在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可达2周。

有下列表现者应认为有继续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引流有较多新鲜血液;③在24小时内经积极补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快速补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数持续增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

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而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可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五、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的不同,其临床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慢性或小量出血强调病因治疗,而急性大量出血,其主要矛盾是失血与血容量不足,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采取积极措施抢救,而抗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治疗之关键,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一)补充血容量

1、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输血、补液疗法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建议所有大出血患者务必保持2条大口径的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

2、补液原则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立即配血。在配血过程中,为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周围循环,可先输平衡液或等渗盐水。开始补液宜快,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血压恢复并能维持正常,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不再继续出血。当遇到血源缺乏时,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替代输血,但低分子右旋糖酐不宜超过1000ml/d。中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4-1/3,重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2。当血压、心率等稳定时即可改为维持性的静脉补液。

3、输血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均可减少,宜输注含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输血指征:①出血量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是输血的绝对指征,一般出血量小者不必输血。②脉搏大于120bpm、血压低于90/60mmHg、血红蛋白<80g/L是输血的客观指标。③出现休克者多为大量而急骤的出血,失血量在数小时内超过1000ml或失血量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为急诊输血指征。血压急剧升高易诱发再次出血,因门静脉高压时血容量已较正常血容量高30%左右。因此,勿求过度输血及补液,输入失血量的2/3-3/4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即可。

血容量是否补足,可参考以下指标:①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②四肢末端转暖、红润;③收缩压正常或接近正常;④脉压差大于30mmHg;⑤尿量在25ml/h以上;⑤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大量出血及至出现休克的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常在补足血容量和微循环改善后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如过早应用碱性药物反而可能造成代谢性碱中毒。但酸中毒严重时,应根据酸中毒的程度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来纠正。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可根据公式计算:HCO3―的需要量(mmol)=[HCO3―正常值(mmol/L)-HCO3―测量值(mmol/L)]×体重(kg)×0.2。一般将计算值的半量在2~4小时内输入,并在2~4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补充

(三)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1、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

(2)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既能抑制胃酸分泌,又能抑制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还能协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因此对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3)去甲肾上腺素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半小时至1小时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止血有效率80%。

(4)内镜下止血

①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孟氏液是一种碱式硫酸铁,具有强烈收敛作用,常用浓度为5%-10%,每次50-100ml,止血有效率85%-90%。

②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止血必须确定出血的血管方能进行,决不能盲目操作。如若胃出血,电凝止血前先用冰水洗胃,首次止血率为88%,第2次应用止血率为94%。对出血凶猛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电凝止血并不适宜。

③激光止血:可供作止血的激光有氩激光及石榴石激光两种,止血成功率在80%-90%,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尚有争议。

④局部注射血管收缩药或硬化剂:经内镜用1/10000肾上腺素于出血灶周围粘膜下注射,使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肿胀压迫血管,起暂时止血作用。继之局部注射硬化剂如1%十四烃基硫酸钠,使血管闭塞。该法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

⑤放置缝合夹子:内镜直视下放置缝合夹子,将出血的血管缝夹止血,伤口愈合后金属夹子会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法安全、简便、有效,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特别对小动脉出血效果更满意。

⑥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药或人工栓子: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垂体加压素0.1-0.2U/min连续20min,仍出血不止时,浓度加大至0.4U/min,止血后8-24h减量。注入人工栓子一般用明胶海绵,使出血的血管被堵塞而止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气囊填塞止血,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

(1)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对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时需配合气囊填塞。*甘油和血管加压素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与血管加压素相比,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因此可以间断给药。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使80%的患者曲张静脉出血停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均为静脉给药。用法:生长抑素先缓慢静脉注射250μg的负荷量,然后立即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8-72h;奥曲肽首次静脉注射100μg,然后静脉滴注25μg/h持续72h。

(3)气囊填塞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35-40mmHg,初压可维持12-24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分钟,然后再注气,以防粘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此外,每1-2小时用水冲洗胃腔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影响胃腔管的使用。止血24小时后,放气观察1-2天方可拔管。气囊填塞对中、小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对大出血止血有效率在40%-90%不等。

(四)手术治疗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急诊手术往往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比择期手术高,所以尽可能先采取内科止血治疗,只有当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而出血部位明确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止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分流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而门脉系统分流减压术由于术后门-体分流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于临床。

(五)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失败,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时,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病灶,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21:39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胃肠病变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溃疡和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等基础上所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严重肝病本身的原因,常合并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内环境紊乱和DIC等并发症。因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非肝病出血者高。

一、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因出血量大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2、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PHG多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重型PH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少数出现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3、肝源性溃疡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常伴有糜烂性胃炎等。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

4、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和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粘膜屏障损伤、胃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常可见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剧烈呕吐或腹内压骤然增加,造成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而并发大量出血。

此外,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窦毛细血管扩张,异位静脉曲张等也是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以及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1、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突出的表现常为呕血。呕血往往为鲜红色、量大,涌吐而出,甚至可呈喷射状,患者呕血前大多有上腹饱胀感。一般而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其他出血严重,患者常迅速发生休克。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出血可致晕厥、口渴、肢体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烦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若处理不当可致死亡。若补充血容量后,尿量不增加,要警惕急性肾衰竭。

3、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示出血量大,多在1200ml以上。

4、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5、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约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后降至正常。而血容量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以上、尿素氮>14.28mmol/L,则提示出血在1000ml以上。

三、失血量和休克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便。以呕血、便血的数量来估计失血量,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而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致周围循环的改变来判断。

1、一般状况失血量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储血补偿,循环血容量在1小时内即得改善,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失血量在400ml以上;如有晕厥、四肢湿冷、尿少、烦躁不安时,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2、脉搏是判断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旦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故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率在100-120bpm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3、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测不出。

也可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为轻度休克,大约失血800-1200ml;指数>1为严重休克,失血1200-2000ml;指数>2为重度休克,失血超过2000ml。

四、判断是否继续活动性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在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可达2周。

有下列表现者应认为有继续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引流有较多新鲜血液;③在24小时内经积极补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快速补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数持续增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

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而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可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五、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的不同,其临床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慢性或小量出血强调病因治疗,而急性大量出血,其主要矛盾是失血与血容量不足,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采取积极措施抢救,而抗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治疗之关键,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一)补充血容量

1、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输血、补液疗法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建议所有大出血患者务必保持2条大口径的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

2、补液原则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立即配血。在配血过程中,为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周围循环,可先输平衡液或等渗盐水。开始补液宜快,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血压恢复并能维持正常,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不再继续出血。当遇到血源缺乏时,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替代输血,但低分子右旋糖酐不宜超过1000ml/d。中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4-1/3,重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2。当血压、心率等稳定时即可改为维持性的静脉补液。

3、输血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均可减少,宜输注含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输血指征:①出血量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是输血的绝对指征,一般出血量小者不必输血。②脉搏大于120bpm、血压低于90/60mmHg、血红蛋白<80g/L是输血的客观指标。③出现休克者多为大量而急骤的出血,失血量在数小时内超过1000ml或失血量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为急诊输血指征。血压急剧升高易诱发再次出血,因门静脉高压时血容量已较正常血容量高30%左右。因此,勿求过度输血及补液,输入失血量的2/3-3/4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即可。

血容量是否补足,可参考以下指标:①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②四肢末端转暖、红润;③收缩压正常或接近正常;④脉压差大于30mmHg;⑤尿量在25ml/h以上;⑤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大量出血及至出现休克的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常在补足血容量和微循环改善后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如过早应用碱性药物反而可能造成代谢性碱中毒。但酸中毒严重时,应根据酸中毒的程度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来纠正。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可根据公式计算:HCO3―的需要量(mmol)=[HCO3―正常值(mmol/L)-HCO3―测量值(mmol/L)]×体重(kg)×0.2。一般将计算值的半量在2~4小时内输入,并在2~4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补充

(三)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1、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

(2)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既能抑制胃酸分泌,又能抑制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还能协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因此对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3)去甲肾上腺素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半小时至1小时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止血有效率80%。

(4)内镜下止血

①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孟氏液是一种碱式硫酸铁,具有强烈收敛作用,常用浓度为5%-10%,每次50-100ml,止血有效率85%-90%。

②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止血必须确定出血的血管方能进行,决不能盲目操作。如若胃出血,电凝止血前先用冰水洗胃,首次止血率为88%,第2次应用止血率为94%。对出血凶猛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电凝止血并不适宜。

③激光止血:可供作止血的激光有氩激光及石榴石激光两种,止血成功率在80%-90%,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尚有争议。

④局部注射血管收缩药或硬化剂:经内镜用1/10000肾上腺素于出血灶周围粘膜下注射,使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肿胀压迫血管,起暂时止血作用。继之局部注射硬化剂如1%十四烃基硫酸钠,使血管闭塞。该法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

⑤放置缝合夹子:内镜直视下放置缝合夹子,将出血的血管缝夹止血,伤口愈合后金属夹子会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法安全、简便、有效,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特别对小动脉出血效果更满意。

⑥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药或人工栓子: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垂体加压素0.1-0.2U/min连续20min,仍出血不止时,浓度加大至0.4U/min,止血后8-24h减量。注入人工栓子一般用明胶海绵,使出血的血管被堵塞而止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气囊填塞止血,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

(1)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对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时需配合气囊填塞。*甘油和血管加压素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与血管加压素相比,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因此可以间断给药。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使80%的患者曲张静脉出血停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均为静脉给药。用法:生长抑素先缓慢静脉注射250μg的负荷量,然后立即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8-72h;奥曲肽首次静脉注射100μg,然后静脉滴注25μg/h持续72h。

(3)气囊填塞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35-40mmHg,初压可维持12-24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分钟,然后再注气,以防粘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此外,每1-2小时用水冲洗胃腔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影响胃腔管的使用。止血24小时后,放气观察1-2天方可拔管。气囊填塞对中、小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对大出血止血有效率在40%-90%不等。

(四)手术治疗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急诊手术往往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比择期手术高,所以尽可能先采取内科止血治疗,只有当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而出血部位明确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止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分流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而门脉系统分流减压术由于术后门-体分流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于临床。

(五)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失败,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时,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病灶,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8 21:39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胃肠病变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溃疡和肝性胃肠功能不全等基础上所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严重肝病本身的原因,常合并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以及内环境紊乱和DIC等并发症。因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非肝病出血者高。

一、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胃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因出血量大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2、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PHG多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重型PH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少数出现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诱发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出血后再出血率很高。

3、肝源性溃疡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常伴有糜烂性胃炎等。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

4、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和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粘膜屏障损伤、胃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常可见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剧烈呕吐或腹内压骤然增加,造成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而并发大量出血。

此外,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窦毛细血管扩张,异位静脉曲张等也是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以及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1、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突出的表现常为呕血。呕血往往为鲜红色、量大,涌吐而出,甚至可呈喷射状,患者呕血前大多有上腹饱胀感。一般而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其他出血严重,患者常迅速发生休克。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出血可致晕厥、口渴、肢体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烦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若处理不当可致死亡。若补充血容量后,尿量不增加,要警惕急性肾衰竭。

3、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示出血量大,多在1200ml以上。

4、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5、氮质血症一般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约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天后降至正常。而血容量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以上、尿素氮>14.28mmol/L,则提示出血在1000ml以上。

三、失血量和休克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便。以呕血、便血的数量来估计失血量,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且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而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致周围循环的改变来判断。

1、一般状况失血量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储血补偿,循环血容量在1小时内即得改善,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失血量在400ml以上;如有晕厥、四肢湿冷、尿少、烦躁不安时,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2、脉搏是判断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旦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故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率在100-120bpm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3、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测不出。

也可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为轻度休克,大约失血800-1200ml;指数>1为严重休克,失血1200-2000ml;指数>2为重度休克,失血超过2000ml。

四、判断是否继续活动性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在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可达2周。

有下列表现者应认为有继续活动性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引流有较多新鲜血液;③在24小时内经积极补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快速补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数持续增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

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而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可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五、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的不同,其临床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慢性或小量出血强调病因治疗,而急性大量出血,其主要矛盾是失血与血容量不足,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采取积极措施抢救,而抗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治疗之关键,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一)补充血容量

1、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输血、补液疗法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建议所有大出血患者务必保持2条大口径的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

2、补液原则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立即配血。在配血过程中,为补足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周围循环,可先输平衡液或等渗盐水。开始补液宜快,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血压恢复并能维持正常,表明失血量较小,且已不再继续出血。当遇到血源缺乏时,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暂时替代输血,但低分子右旋糖酐不宜超过1000ml/d。中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4-1/3,重度休克者补液量是血容量的1/2。当血压、心率等稳定时即可改为维持性的静脉补液。

3、输血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均可减少,宜输注含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输血指征:①出血量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是输血的绝对指征,一般出血量小者不必输血。②脉搏大于120bpm、血压低于90/60mmHg、血红蛋白<80g/L是输血的客观指标。③出现休克者多为大量而急骤的出血,失血量在数小时内超过1000ml或失血量达循环血量的20%以上为急诊输血指征。血压急剧升高易诱发再次出血,因门静脉高压时血容量已较正常血容量高30%左右。因此,勿求过度输血及补液,输入失血量的2/3-3/4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即可。

血容量是否补足,可参考以下指标:①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②四肢末端转暖、红润;③收缩压正常或接近正常;④脉压差大于30mmHg;⑤尿量在25ml/h以上;⑤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大量出血及至出现休克的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常在补足血容量和微循环改善后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如过早应用碱性药物反而可能造成代谢性碱中毒。但酸中毒严重时,应根据酸中毒的程度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来纠正。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可根据公式计算:HCO3―的需要量(mmol)=[HCO3―正常值(mmol/L)-HCO3―测量值(mmol/L)]×体重(kg)×0.2。一般将计算值的半量在2~4小时内输入,并在2~4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补充

(三)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1、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

(2)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既能抑制胃酸分泌,又能抑制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还能协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因此对肝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3)去甲肾上腺素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半小时至1小时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止血有效率80%。

(4)内镜下止血

①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孟氏液是一种碱式硫酸铁,具有强烈收敛作用,常用浓度为5%-10%,每次50-100ml,止血有效率85%-90%。

②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止血必须确定出血的血管方能进行,决不能盲目操作。如若胃出血,电凝止血前先用冰水洗胃,首次止血率为88%,第2次应用止血率为94%。对出血凶猛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电凝止血并不适宜。

③激光止血:可供作止血的激光有氩激光及石榴石激光两种,止血成功率在80%-90%,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尚有争议。

④局部注射血管收缩药或硬化剂:经内镜用1/10000肾上腺素于出血灶周围粘膜下注射,使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肿胀压迫血管,起暂时止血作用。继之局部注射硬化剂如1%十四烃基硫酸钠,使血管闭塞。该法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

⑤放置缝合夹子:内镜直视下放置缝合夹子,将出血的血管缝夹止血,伤口愈合后金属夹子会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法安全、简便、有效,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特别对小动脉出血效果更满意。

⑥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药或人工栓子: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垂体加压素0.1-0.2U/min连续20min,仍出血不止时,浓度加大至0.4U/min,止血后8-24h减量。注入人工栓子一般用明胶海绵,使出血的血管被堵塞而止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气囊填塞止血,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

(1)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对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时需配合气囊填塞。*甘油和血管加压素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与血管加压素相比,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因此可以间断给药。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使80%的患者曲张静脉出血停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均为静脉给药。用法:生长抑素先缓慢静脉注射250μg的负荷量,然后立即以250μ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8-72h;奥曲肽首次静脉注射100μg,然后静脉滴注25μg/h持续72h。

(3)气囊填塞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35-40mmHg,初压可维持12-24小时,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分钟,然后再注气,以防粘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此外,每1-2小时用水冲洗胃腔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孔洞影响胃腔管的使用。止血24小时后,放气观察1-2天方可拔管。气囊填塞对中、小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对大出血止血有效率在40%-90%不等。

(四)手术治疗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急诊手术往往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比择期手术高,所以尽可能先采取内科止血治疗,只有当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而出血部位明确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止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分流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而门脉系统分流减压术由于术后门-体分流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已少用于临床。

(五)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失败,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时,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病灶,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如何查被录取到的专业 怎样查被录取的专业 录取后怎样查询录取的专业 录取专业怎么查 已被录取怎么查专业 ghs网络语什么意思_ghs网络语意思出处含义介绍 纸箱企业管理软件 ghs什么意思网络(ghs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结局 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吗? 胃炎伴糜烂的新疗法 ...胃炎伴縻烂(胃窦粘膜慢性炎),胃底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性十二指肠球炎... 避孕药孕妇吃了会怎样 新生儿胀气应该怎么办 小儿胀气推拿的方法 小儿肚子胀气推拿手法 小儿胀气怎么推拿 古山龙古山二号龙眼栽培技术 龙眼苗怎么种植方法 显示器为240Hz,显卡的要求如何? 目录local,locallow和roaming的区别 local是什么文件 local代码是什么意思? 国王游戏惩罚大冒险200分 警察抓小偷游戏下载卡牌 天猫淘宝购物如何找人代付款? 真心话问题500个 考验男朋友的10个套路 抖音男友十大送命题 抖音男友十大送命题 套路男朋友的送命题 怎么喝酒才有意思 动静脉畸形基本信息 手机拍人像专业模式怎么调 绿光激光笔坚持不了 小黄蜂app下载打扑克(小黄蜂网站下载) GG扑克APP官方(GGpoker下载流程) 情侣骰子游戏规则 去韩国买哪些化妆品好 泰国和韩国化妆品哪个好 2023年不利的属相有哪些 2023年不顺的生肖有哪些 2023年最倒霉的生肖排名 生肖兔事业难晋升生肖鼠则多灾难 2023年必死的生肖 凡事心平气和以免引起争执 2023年必死的生肖是哪些 2023年犯太岁的5个属相 诸事不顺易招惹小人 一个游戏 是小偷偷了宝石呗警察追 买个终点都是小偷跟别人交�_百度... 2023年有大灾难的生肖 易遇到挫折和困难 2023年不顺的几大生肖 2023年流年不利的属相 警察抓小偷怎么处理 警察捉小偷的游戏简介 警察抓小偷3d游戏怎么通关 官打捉贼的游戏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