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整体解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4 06: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6:08
在1941年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先生从新疆工作后到延安讲学,亲眼见证了北方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战的感人场景,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散文的形式,热情洋溢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借此赞颂民族解放的希望和人民的力量。
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以直接的抒情方式,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高原之上,黄土与麦田交织,看似单调,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白杨树的出现显得尤为独特。它傲然耸立,像哨兵一样,打破了单调,让人感到“雄壮”与“伟大”。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使得白杨树的形象更加鲜明。
接着,作者深入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它的笔直干枝、紧密向上、坚韧不屈,象征了北方农民的朴质、严肃和坚强。通过连续的反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逐渐深化,从单纯的树,扩展到象征着民族精神和斗争意志。
文章的中心部分,茅盾揭示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它与平凡的农民相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他以热情的笔触,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并斥责那些忽视民众力量的反动派。
扩展资料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41年3月,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该文已收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作为第二课课文。
白杨礼赞解读
作用:开篇点明白杨树“不平凡”,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线索。同时,又领起下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具体描写与赞美。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和作者的感受,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突出白杨树的正直、倔强,不折不挠...
白杨礼赞整体解读
在1941年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先生从新疆工作后到延安讲学,亲眼见证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战的感人场景,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散文的形式,热情洋溢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借此赞颂民族解放的希望和人民的力量。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以直接的抒情方式,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高原之上,...
《白杨礼赞》中连用了四个难道,在内容上是如何层层深入的?
点明它的象征意义,又将文章的高潮掀起,四个排比句的气势有如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是一反衬,或者说是延伸拓展,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本文的艺术风格属于阳刚、雄壮类型的。这种风格的呈现,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本来就习惯于表现这种...
<<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借物咏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来表现白杨树的"不...
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开门见...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内容
《白杨礼赞》是一篇描写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抒情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美。2. 文本解读与分析 重点解读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语句,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征以及作者的抒情手法。通过对文中具体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的内在品质。3. 写作手法探讨 学习并...
1.分析《背影》与《白杨礼赞》在体裁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茅盾的《白杨礼赞》都是散文的经典,一写人记事,一托物言;一写 小我 ,一写 大我 。但二者在写作手法、情感表现上大有相同之处,两相对照,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试图从 宕开一笔双线推进一唱三叹 三个方面加以解读。【摘要】1.分析《背影》与《白杨礼赞》在体裁与写作手法...
白杨礼赞教学心得分享
白杨礼赞教学心得分享 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亮点: 一、主问题的设计使整体感知一气呵成 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体感知,教师们也因此而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整体感知。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性的方式。这其中的原因既与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短有一定的关系,又与教师的风格和文章体裁内容等密不可分。但是...
《白杨礼赞》备课思考
呼应,白杨树的普通,与下面写北方农民的普通相呼应;白杨树的不折不挠与下面写磨灭不了的压迫不倒的精神呼应;白杨树向上的形态,与力争上进的精神呼应。 这就是矛盾的《白杨礼赞》,用一系列的...
白杨礼赞是什么散文
[编辑本段]整体解读:【第一部分: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白杨礼赞》同课异构听课有感
第一点,要读写。第二点,要品析和感悟。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很好的达成了这两点的学习,可谓是异曲同工。先说说冯雪老师的课,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一、导语的简洁 一个“礼”的解读,点出作者对白杨树的最高礼赞。为课堂做好了情感的铺垫。一副白杨树的图画,让人震撼,这样的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