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请提供一个有关教师管理或辅导幼儿不当行为的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3 08: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8:41
培养孩子好行为习惯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教师之间要求要一致,家庭与班级教师要求也应一致,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形成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放纵,好习惯难以养成。许多家长反映,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孩子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碰到什么问题是否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孩子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在幼儿园值日生做得认真负责,对老师有礼貌,有的孩子有幼儿园能很好地吃饭、穿衣,而在家却做不到。
如果家长能及时把孩子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老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配合班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应一致。我曾发现一个班的两位老师上课后一个地面整洁干净,而另一个纸屑满地。同是一个班的孩子,为何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也很简单,两位老师对孩子要求不同,一个老师严格要求,另一个老师则放弃原则。这样也不能培养出良好习惯的。只有家庭、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榜样示范原则
孩子模仿性强,正处于向别人学习的阶段,家长、老师良好的言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老师、家长的教育作用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在公园见过一位母亲在草地上边走边把甘蔗渣吐到地上,而她的孩子跟在后面捡,那位母亲还说不用捡会有人扫的。那时我在想那位母亲难道不懂她会把她孩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给破坏掉吗?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性。
故事、儿歌、歌曲、影视等作品的艺术形象也具有很强烈的榜样力量和感染力,孩子很喜欢模仿,这些榜样对孩子具有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
(三)坚持性原则
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持,不能想来就提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教师和家长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定下来的规矩后就要求孩子遵守,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孩子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方面地家长来说是最难做到的,由于自己的工作忙,或孩子身体不适哭闹,就会轻易放弃原则,使孩子刚形成的良好习惯被破坏或难以坚持。有的幼儿园教师则也没有恒心,觉得一件小事反来复去地讲,整天老调常弹,孩子总做不到,但是要知道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熟记了种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这样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坚持教育的一贯性,随时抓住苗头,加强训练,不然,好的习惯被破坏后再培养就困难了。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学会饮食、睡眠、如厕、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巧,进行着良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和不该怎样做”的体验和认识,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强化,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多提供练习机会,切勿因“等你做还不如我自己做来得快”而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习惯成自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8:41
原则可能更多是清楚社会的一种关注度吧 我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