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8 15: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4:39
刘一闻(由丁建顺编著并由王景群摹刻)在庚寅年仲冬之际,收到了丁建顺邀请,携《历代名家闲章印谱》至得涧楼,请我为该书作序。丁建顺不仅在艺术史研究上颇有建树,小说创作也成绩斐然,他的写作方式虽以电脑为主,但仍然是一项耗时的工作。丁建顺在忙碌之余,不仅著有《金石千秋》并辑录洪丕谟先生作品,还策划了《洪丕谟书名印谱》和《历代名家闲章印谱》的摹刻工作,而这些工作中的印家正是我的同乡,来自邹城的王景群先生。
我与王景群的缘分始于篆刻艺术。王景群在参观临沂王羲之故居时,对刘一闻艺术馆内的篆刻、书法等作品印象深刻,产生了来上海拜访并聆听我对篆刻艺术见解的愿望。山东的印人素有游历四方的传统,王景群继承了这一传统,游历京沪,拜师刘炳森,不断提升技艺,为众多名家治印,名声渐起。
尽管王景群因病足部残疾,但他坚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信念,多年浸淫使他的篆刻技艺娴熟。《历代名家闲章印谱》中,他不仅得益于秦汉古玺,还深入研究明清以后的流派印艺,展示了对古今名家作品的广泛接纳。这部印谱不仅是对篆刻历史的系统回顾,也体现了王景群融合南北风格的匠心独运。
在中国篆刻史上,成功者往往是在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艺术创作需要遵守法度,但对法度的理解可以灵活多样。对于初学者,应遵守既定的程式,而进阶者则需在理解法度的基础上创新。王景群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他既有扎实的基础,又勇于接受不同理论,计划创作《历代名家格言印谱》。
对于篆刻风格的选择,我认为关键在于个人的审美、功力和理解,以及个人性格的融入。王景群凭借热爱、深厚功底和朋友的鼓励,有潜力在篆刻艺术的殿堂中崭露头角。他的未来,值得期待。
王景群,原名王景存,字览丰,号铁山人,博艺轩主,孟子故里邹城人。师承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现为中国名句印章馆馆长、济宁市残联书画家协会顾问等职。先后为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己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刘炳森,肖像外交家袁熙坤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等国内外名人治印百余方,其単刀边款也因风格独特而广受好评,作品被多家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