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21: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09:34
借款能构成合同诈骗,但是毕竟借款合同一般都是由双方自愿签署的,故此若是没有出现诸如借款合同之中一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都是假的等情形,那么不管借款之后债务人是否还款都不会构成诈骗。
一、借款能构成合同诈骗吗?
1、借款能构成合同诈骗,构成合同诈骗必须是行为人在主观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借款合同是否构成合同诈骗,就要看借款人借款的目的是否就是为了骗取该款项;如果其确因客观原因造成暂时无力还款的,就不构成合同诈骗。
2、具体来说,若是出现了以下情形就会被认定为是合同诈骗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合同管理混乱、有章不循
有些企业和单位只注重产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利润的增多,忽视对合同的严格管理,使合同的签订、履行、担保、变更、转让、解除、终止、监督以及合同文本、专用章的管理缺乏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必要的年审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加上合同管理中人员职责分工不明,从而给合同诈骗以可乘之机。
2、合同签约人和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有些合同签约主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合同管理知识,加之在经济活动中经验缺乏,只想尽快发展生产经营,广开销路,多订合同,尽快盈利,结果掉入陷阱后悔莫及。
3、合同签约人和管理人私欲膨胀
有些合同签约人和管理人员,由于私欲膨胀,以利当头,经不起高额回扣的诱惑,被动或主动与诈骗分子串通,签订有损于己方的合同,案发后,担心报案会把自己牵连进去,只好哑巴吃黄连,采取“内部消化”,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器焰。
4、被害人不愿诉诸于法律
合同诈骗犯罪的被害人最大的心愿是财产的返还和补偿,至于采取什么方式途经解决,他们并不关心。在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不强,尚不能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般来说,因借款合同而引发的纠纷属于民事类型的纠纷,故此即使债权人多次催缴后对方依旧不还钱,那么也是不能状告对方犯了合同诈骗罪的,只有是明显没有还款能力,且依旧向他人借了很多钱等的情形,才有可能会构成合同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