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9: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03:33
在中国方言的分类中,蛮话被归类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更具体地说,是属于闽语中的闽东语分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确切性)。
在民国时期,刘绍宽和王理孚在《平阳县志》的《风土志一》中提到,当地主要的语言分为五类:瓯语、闽语、蛮话(也被称作土语)、金乡语和畲民语。他们提到,土语,也就是蛮话,主要存在于江南地区,而瓯语被称为“后生语”,暗示其可能是在受到吴方言强烈影响后逐渐形成的,而土语(包括古瓯语)则可能存在于唐五代甚至更早时期。
声调方面,蛮话拥有7个不同的声调,声母有28个(包括零声母),韵母包括43个,其中m、ng、l是自成音节的辅音。特别地,浊音现象在蛮话中表现出“清音浊流”的特点,尤其是在二字组之后的字,浊度更为明显。
蛮话的文白异读现象非常显著。文读主要源自老派的瓯语,而白读则是地道的土语,比如“微”在文读时为[文vi],而在白读时则为[mi];“皮”在文读中为[bi],但在白读中变为[boe]。这是因为苍南地区在推广普通话之前,方言发音大多遵循瓯语的标准。
蛮话是一种带着神秘气息的古老方言,存在于一片现在被人称谓神奇的土地上。使用它的人口非常有限。其语言的特点与周围其他的方言的差异是那么的大。然而当你开始研究或细细的品味,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哲理的话语,有很形象很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有许多动人的歌谣,和有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