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病入膏肓的女色釆茶现象,如何来医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8: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0:26
近期,微信朋友圈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女色釆茶”刷爆,从茶行业内到行业外,无数人莫名惊诧,议论纷纷!人们忍不住追问: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就不能好好釆茶了吗?
大致梳理一下,近几年此类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先是河南信阳西九华山风景区被紧急叫停的“D罩杯处女釆茶”,然后是今年浙江湖州一群唐装打扮坦胸露乳冠以茶圣陆羽名义的釆茶女,近日更是浙江杭州龙井茶区一群泳装女釆茶,可谓是没有最低俗只有更低俗。这让人禁不住反思:这种无尺度、无下限的恶俗事件何以一再上演?
从今年3月20日出行至今,已近1月,笔者亲赴云南、广东、浙江、福建与贵州实地考察,亲眼所见,真实的釆茶场景,就是从事田间地头劳作的茶农们在釆茶。他们有年迈的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中年男女、也有孩子。年轻的女孩子釆茶,并非绝对没有,但是凤毛麟角,多的是老年人、中年妇女和孩子们。我曾不无沉重的将釆茶的群体总结为:386199部队,这绝对不是调侃,而是残酷的现实。茶农的现状就是当下中国农业的缩影,如何破解?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沉重命题。
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劳动最光荣!而实际上在商业化大潮的裹挟下,变成了看待一个人的价值唯成功是举,成功又被异化为“有钱”或者“有权”,这种社会现象危害深重。仅以釆茶为例,越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釆茶人员的自我价值认同越低。当我的镜头对准釆茶人时,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转过身去背对镜头。
在福建松溪县郑墩镇,一位来自建阳在茶园采茶的大姐道出了心声:“不要拍,不好看,被人家看到了会说这个女人好穷,要去采茶。”
处在茶产业链最底端的采茶工,不仅收入微薄,而且自我价值认知也非常低。按理说: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吃饭,应该自信并值得尊重。实际上被外在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造成了心理上的第二重伤害,让人听了心情异常沉重。中国地域辽阔,内部的发展极不平衡。从东南沿海、中部、到西部,类似于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落差,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茶业,在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强力挤压下,正在发生从东部、中部地区向西南部地区发生产业转移。由于原本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云南、贵州与四川的茶产业,在自然资源与外来资本相结合的驱动下蓬勃发展,已然成为中国茶业新的“金三角。“深入云、贵、川茶区田间地头调查,在整体经济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三地的茶农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的认知度较高,工作勤奋努力,生活乐活幸福。即使如此,仍然无法掩盖他们从事的茶业劳动强度大的事实。无论炎炎烈日暴晒,或者是阴雨连绵,都要下地劳作,釆摘茶叶。
3月初,四川乐山市夹江县,心疼80多岁尚且下田釆茶的外婆,年轻的小伙子给老人家在集市上买了一把可以背在身上防晒遮雨的大伞。4月初,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革登茶山,79岁的彝族阿婆当场上演云南18怪之一的老太太爬树比猴快的一幕。
4月19日上午,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的茶园里,四下到处可见辛勤釆茶的农人。无意中瞥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停下手头的工作,给在竹筐里襁褓之中的婴儿哺乳,面对此情此景,我无论如何都按不下手中相机的快门,转过身去绕道而行,不去打扰她们。一边是历历在目,令人触景生情的真实釆茶景像,另一面却是被一再拉低尺度,几至于无底线消费的“女色釆茶”,茶行业究竞是害上了什么样的病?以至于接连上演如此荒诞不经,又令人愤怒的恶俗行径。
蔡荣章先生说的好:一切问题的根源,全在于思想。如果说被恶意消费的“女色釆茶”是一种病,想要治病救人,也要先找到病根。
1985年~2015年这30年是中国茶业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也是中国名优茶发展最快的时期,所有茶企几乎都将目标锁定为“商”、“政”两类群体,各种天价拍卖茶层出不穷,其“真茶假拍”、“自娱自乐”早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宣传起见,各大茶类代表性名茶,大小茶企都走上了一条宣扬“美女釆茶”的不归路,自此,真正釆茶的劳动者在媒体上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俗话说的好:谎言说的久了,还真有人信以为真了,以至于有些人非“女儿茶”不喝,愈见病态,而这种病态正在向社会上普通消费者漫延,其危害性不可不察。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加上国八条限制了三公消费,传统的名优茶傍大款、傍官员的情形一去不复返。在整个茶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形势下,竞有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以引爆眼球为目标的“女色采茶”连番上演。诚如演员葛优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你以为跳脱衣舞光不要脸就行了?都得会劈叉,能倒立,一条腿轻轻松松一抬一人多高!”这一幕时?数年之后,居然在浙江杭州真实上演,真真是贻笑大方。我们不反对“美”,但坚决反对假借“美”的名义进行恶俗传播的行径,应该坚决予以谴责。茶行业内的声讨,表达了对这种恶俗行径的鞭笞。商业社会,茶行业的企业也应当遵循应该具有的商业操守和社会公德,这才是建立企业文化根基的长久之策。
从80年代至今,茶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也开始再度繁荣。茶艺、茶道、茶文化的研究日渐热络,成为新兴学科。特别值得警惕的是茶艺领域的不良倾向,回顾历史,自唐代茶圣陆羽以降至今千余年来,艺茶都绝不限定在女性群体。而最近30多年的茶艺,有逐步异化为女性职业的倾向,说到茶艺,马上联想美女的表演。从行业的茶艺竞赛,到院校的茶艺竞赛,多有沦为选秀的行径,反倒是最应该看重的泡好一杯中国茶,被一再弱化,应当引起行业人士和院校教育者的反思,我们究竟要把茶艺引向何方?
今日社会上的茶修是另一种不良倾向,年轻的女子衣袂飘飘,一身复古打扮,从茶馆、茶店到山野庙宇,如今更是把秀场放到了茶山上。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儒释道为背景,其中蔚为中流砥柱的始终都是儒家文化,只有儒家强调超凡入圣,撰有《茶经》的陆羽正是儒家的杰出代表,是故誉为“茶圣”,今日今时,我们更应该倡导茶圣陆羽所倡“精行俭德”之道,此为醒世恒言,永远都不过时。坚决反对以茶修的名义将青年人引向虚无主义的道路,于人、于茶、于茶文化危害深重。
茶,曾经是一味药。如今做茶的人,都开始丛生病态。治病救人,当防微杜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一碗茶汤中照见自己的内心!
作者简介:马哲峰,湖南安化连心岭茶业公司高级顾问;湖南长沙岁越茶业有限公司茶文化顾问;云南西双版纳益木堂茶仓高级顾问;广西梧州市广生祥六堡茶有限公司顾问;全国茶馆等级评审专家委员;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