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与荣格八维导论(一):内倾与外倾的区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13
1:序
2:内倾(I)和外倾(E)的区别
3:内倾功能的定义:导论(待更新)
4:外倾功能的定义:导论(待更新)
序:
各位在mbti相关论坛冲浪的时候,或多或少会看到这样的偏见或者说曲解
se是喜欢运动!喜欢漂亮的东西,现充!
fi是情绪化
si就是传统主义!教条且经验主义!是守规矩!
fe就是共情,会很舒服的讲话!
ni就是先 知!!你都不能预测未来你还能是ni?我可以用ni看出你不是ni!
ti就是逻辑,就是思考!
te就是执行力,是霸道!
ne是 混 乱 人!(这倒不算偏见?)
但荣格并不是这样写的,在学习荣格八维之前我们要知道荣格的立场,他是反对可能带来刻板印象(歧视)理论的人,或者说荣格的八维类型学说的创立,就带着人本主义色彩,有很多反“常识”的定义,比如把情感这个功能定义为“理性功能”,思维和情感两个对立而不分优劣的功能等等。
这个系列的目的大概是让大家真正回到荣格,了解荣格本人对于八维的定义,而不仅仅是被刻板印象操作的“娱乐人”。因为个人水平有限,在这个领域学习也才十年不到,这里就节选约翰·毕比在自己书中根据荣格原句给出的一些定义并补充论证。
约翰·毕比:美国医学博士,荣格分析家,旧金山荣格学院前任院长,研究心理类型已有5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杰出终身会员,并被授予 “国际心理类型协会”颁发的杰出贡献总统奖。可以说是公认的荣格之后在荣格派内部在心理类型方面承继者。(迈尔斯不是荣格派成员)
内倾(E)和外倾(I)的区别
外倾以他的努力朝向客体和它对客体的共情与认同而与众不同,他的意志依赖客体。他努力的同化客体,同时又受到客体的影响。(荣格,1971:317)
相反:
内倾的显著特征是一意孤行地与客体对立。他与任何对客体的依赖作斗争.他拒绝容体的任何影响,甚至有些害怕客体,所以他会越发的依附概念,这些概念使他摆脱外在现实并获得内在自由的感觉,尽管他要为付出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权利心理。(荣格1971: 317-318)
如果用绝对化和单象论举例可能就是,外倾想要融入客观世界,并同时改变客观世界,内倾想要客观世界莫挨他们,并且逃避客观世界对他们的影响。
例如拿破仑就是典型的外倾,康德就是典型的内倾。这两个例子大家估计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文末再举出几个在咨询或者历史记录的实例,也算是课后题目,大家可在评论区作答和解析。
荣格在这里使用的人格化,指的是“内倾”和“外倾”。我们需要一些解构,从字面上看,这些他已经写过很多,他似乎在说内倾是“力比多转向内在”,和外倾——“力比多转向外在”,从而把不同的人区分开。
在《心理类型》书中的其他部分,他指出我们都会使用这两种过程,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内倾”的一面,又有“外倾”的一面。当他不是是以名词而是以形容词的方式使用这些著名的术语时,他最终能够清晰地去定义一个特定个体使用不同意识功能的方式。
因此,他有了这些内容,外倾思维、,外倾情感、外倾感觉、外倾直觉,内倾思维,内倾情感,内倾感觉,内情直觉,所有这些“基本的心理类型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很少或者从不具有相同的强度和发展水平”,而且有符合“一种规则,只有一种类型是主导功能,无论是在强度还是在发展水平上"(荣格,1971:346)但是,这表示八种不同的心理类型都存在,所以并不存在哪个人说的你没有xx,或者说单凭某一件事,某一句话就判断出对方主导类型的情况。因为你不清楚他那时候用的功能是不是主导类型。
A:一个科学研究者,每天完全不社交,几乎不会和其他人在现实交流,最后一生未婚未娶,生命的最后几年还爱上了一只鸟,目标是做出可以改变世界的科学成果,并且希望让自己的科研结果成为这个世界的准则。
B:热爱聚会和社交,每天晚上吃饭必须要找人一起聊天和讨论问题,每天会定期出去运动,虽然个子比较矮但是很受女性欢迎,但不是很想让别人进入自己的生活,也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关于自己思考的问题,也尽量不让别人的建议打破自己定下的准则,比如每天必然吃两颗药,无论是什么药。
C:热爱爬山和朋友一起采蘑菇,喜欢聚会。在三十岁时因为防止他人(也可能有自己)对自己过去可能的窥私和分析,把自己曾经的日记等手稿全部焚毁。
D:喜欢喝酒,抽烟和出去耍,没有钱就借钱或者找父亲要,反正花钱要大手大脚。青年时期目标是当一个诗人,追女朋友的时候写了非常肉麻的情书(还有情诗诗集),对方一离开自己就觉得受不了,大学的时候聚众*并且和其他同学打架,目标是让世界在他的引导下变得更好。
下一篇和答案: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