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万能误区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4: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2:35
随着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养生书籍、节目了解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主骨”、“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等等。简直就是命根子,可不能亏待它,于是各种“补”应运而生。电视台、报纸等等翻着滚的播放“他好我也好”。好像中国男人都肾虚,孩子都缺钙。男人对于这些事还是躲躲闪闪,反倒是女人直截了当到医院咨询老公的问题,听起来意见很大,甚至买好了滋补药物;朗朗上口的药物就是六味地黄丸,它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必须明白:从医学角度来说,虚才要补,而且阴虚阳虚有别,盲目进补可能背道而驰。
看看原理
肾虚分阴阳 区分看症状
重要的话说在先,肾虚并非男子专有,女子也可能肾虚,但真正的区分点在于阴阳。提及阴阳,它们并不是搞清不同症状,这才是进补之前的必备功课。
肾阴虚:典型的表现有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小便黄赤、手脚心发热、心口烦闷燥热、口干咽燥等“内热”的表现,一个字,热。两个字,燥热。在男子容易早泄遗精、女子多表现为经少、闭经。
肾阳虚:与阴虚燥热相反,阳虚则是喜暖怕冷、缺乏活力,这个症状冬季尤其明显。主要症状包括冬季怕冷严重,甚至夏季仍然手足不温暖、面色发白、容易疲劳、腰背冷痛无力、嗜睡多梦、易出冷汗、小便清长、夜尿频繁、下肢浮肿。男子多有阳痿、女子则是经期延后甚至闭经、不孕。
由此看来,两种肾虚区别不小。
有的人觉得:肾虚分几种不重要,我只要知道怎么补就够了,广告说的“六味地黄丸”治肾虚,吃点行不行?
揭秘----千古名药六味地黄丸只管肾阴虚
的确,六味地黄丸几乎可以说是如今最耳熟能详的补肾药了。但恐怕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自古已是名方:源自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后经宋代儿科创始人钱乙的删减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仅有6味中药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并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
不错,它最早是儿科用药,专治小儿发育不良。但宋代以后的N多医家实践发现,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何止用于小儿,简直就是治疗成人肾阴虚的仙丹!此处应该给三个字大写加粗――肾阴虚。
扒出了这个名方的历史,现在您知道了吧,如今广告语里说它治肾虚,其实有些夸大治疗作用的嫌疑,治疗肾阴虚它才是根正苗红,肾阳虚的患者并不适宜,这是方中的药物组成决定的。那么,这个千古名方到底包含哪些“六味”呢?
六味地黄丸成分曝光
对症用药可不是随便说说,有的放矢才是名方得以流传的本质所在。且看六味地黄丸是怎样滋肾阴的。
首先是三种进补药材,虽然是“补”但并非想象中人参那样容易“上火”的类型。滋阴,也是补益不足的方法之一。
熟地黄4两:滋阴补血,已经填髓。
山茱萸2两:补肝益肾,涩精固脱。
山药2两:益肺止咳,滋肾益精。
还有三味“泻药”,请放心不是泻肚,而是清除阴虚患者的虚热和湿浊,小量使用,为了更有效地“补”:
牡丹皮1两5钱:清虚热,凉血散瘀。
白茯苓1两5钱:健脾利湿。
泽泻1两:泻肾浊,清利湿热。
结论---推翻万能方
据现在京城四大名医医案统计,现代人阳虚者十之七八,阴虚者百无一二,您该明白了吧!
那么哪些人群、哪些情况需要谨慎选择呢?
1、有比较明显的阳虚表现:怕冷、手脚发冷等表现。作用背道而驰,无异于雪上加霜。
2、没有明显肾阴虚的健康人群:是药物,不是保健品或食品,不宜久服。
3、脾胃消化功能差:凡事有利弊,方中阴柔药物占大量,有阻碍消化功能的嫌疑,特别是老人儿童需要由医师指导服用。
4、确实需要服用,需要忌辛辣饮食。
5、感冒期间不宜服用,以免延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