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10: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2:08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面对金兀术南侵,宋高宗赵构从越州(绍兴)、明州(宁波)逃至温州,暂居于孤屿的“普寂禅院”。在此期间,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关注文化,亲自题写“清辉浴光”四字为江心寺增光添彩。次年,高宗在临安重新登基,改年号为绍兴,并请蜀僧青了禅师主持普寂、净信两寺,开展大规模讲经活动。王梅溪(状元十朋)在净信讲寺研习经史,与青了禅师交往频繁,他的读书处就位于“全愚堂”的东轩。
据《温州府志》记载,青了禅师在孤屿上建设中川寺,因填塞川流而得名。江心寺因此更名为龙翔寺,普寂禅院改称龙翔兴庆禅寺。寺内有“清辉”和“浴光”两座碑刻,以及“清辉轩”和“浴光精舍”。宋高宗赐予寺田千亩,视其为“高宗道场”,并规定朝廷官员春秋两季前来朝拜。为了方便渡江,特建“望江亭”和僧街(今麻行僧街)。江心寺在南宋时期香火旺盛,直到清末民初,官家朝拜者络绎不绝。
江心寺原庙宇壮观,文天祥曾赞其“楼高百尺,塔耸双角”。大殿重建于清乾隆54年,共分三进,前为金刚殿,中供弥勒、韦驮等菩萨,上悬朱熹所书“开天气象”匾额。山门外两侧挂有王十朋撰写的对联。圆通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伽蓝殿上檐乾隆御书“圆通殿”,下檐为“江天福地”,殿内有伍拉纳和王安石的题字。后进的三圣殿则由弘一法师题额,两侧有楼房供僧众居住,方丈室藏有珍贵的书籍和文物,包括藏经、木版书籍等。
在江心寺的兴盛时期,华山、薇山、钦云和尚先后担任方丈,带领僧众进行宗教活动,僧众人数众多,寺庙生活繁忙而有序。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969),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建炎五年(1131),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心寺几将倾圮。1952年进行了修复。1985年交还给佛教界。1983年,江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