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3 00: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12:35
油泼扯面,这一源自中国古代的美食,在元代韩奕的《易牙遗意》中有详细的记载。书中描述了其制作过程:以十分白面揉制成剂,分割成小块,然后放入水中,待面团充分发酵后,逐块抽拽,再下入沸水中煮至熟。面的宽厚程度直接影响质量,越薄越好。清代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对此有更深入的阐述,他提到的陕西朝邑、同州一带的制法尤为出色,面条细薄如韭菜叶,细长如挂面,且可塑性极强,能制作出三棱或中空的形状,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现代扯面的制作技艺依旧沿袭古法,和面时通常加入盐和碱,以增强面团的筋道性。近年来,一些人开始尝试使用“拉面剂”作为替代,以简化操作。如今的扯面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既有宽如腰带的“biangbiang面”,也有细薄如韭叶的二宽面,更有细如银针的龙须面,粗如筷子的箸头面,以及形状独特的剑刃面和空心面。每一种形状都体现了制面师傅的匠心独运和技艺精湛。
陕西扯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