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11: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0:43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李敖的这首关于前浪和后浪的打油诗,实际说的就是新人与旧人,曾经有一种说法是: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在现实社会中也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总感觉下一代的人才不如上一代的人才,就连三国时期的人才也是这样。
曹操在世时,手下战将千员,谋臣无数,要人才有人才,比如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和五大谋士,五子良将是: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五大谋士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曹操手下的全部人才,那你就错了
曹操还有诸如: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李典、文聘、许褚、典韦、庞德、牵招、满宠这样的武将,也还有诸如:司马懿、刘晔、毛玠这样的谋士,以及钟繇、华歆、王朗这样的文臣,这里说的每个人都有名气。
五子良将: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但是曹操去世之后,感觉整个曹魏就没有出过几个像样的人才,像邓艾、钟会这样的名将都是司马家培养出来的,为何后曹操时代,没有出过名将呢,或者后曹操时代,之前的名将全部去世了吗?正是因为名将的调零,才让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轻易就夺走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司马代魏。
一、年龄问题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将领们大多出生于公元140年~170年,也就标准的40后、50后、60年、70年,包括曹操本人也是50后,比如年龄较大的程昱,生于公元141年,死于公元220年,比如年龄最小的郭嘉,生于170年,死于公元207年。
东汉末年的乱世是从汉灵帝去世、何进被杀、董卓乱政开始的,也就是公元189年开始,到曹丕称帝的公元220年结束,一共31年的时间。曹操手下的将领大多是在这一时间跟随曹操作战的,因为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黄金时期,正值壮年,又处于机会不断的乱世,所以在跟随曹操的南征北战中,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成为名将。
曹魏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但人是有寿命的,从曹丕称帝的220年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公元249年,足足过去了29年了,跟随曹操征战,又要立下战功,少说也有三四十岁年龄,如果再活29年,除了司马懿这样相当长寿的人之外,一般人是活不过60岁的,不要说40后到70后全部去世了,就连诸葛亮、汉献帝这样的80后都去世了。
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达官贵人可能稍微长一点,能活到40岁~60岁左右,像上面提到的曹操手下五子良将活得最长的算是张郃吧,在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被射杀,除五子良将外武将活得最长的是满宠,活到了公元241年,其他武将大多数是在公元220年~230年去世的,让他们再活29年,谁也不可能了,除非像司马懿这样生于公元179年,又活得超过了70年的人,可是这样的人世间除了司马懿,还有谁呢?
二、人才问题曹操时代之所有如此多的人才,有两个条件导致的,一是乱世之中,需要人才,而且表现的机会也非常多,人就是这样,只有乱世中,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因为和平年代,根本连表现的机会也没有,和平年代只有正常的人才推荐制度,不像战争年代,只要有一技之长,总会在乱世中发光的。
所以曹操在乱世之中提出了“唯才是举”的人才制度,只以人才的才能为首要标准,要知道两汉时期选拔人才的第一要求是道德,而不是才能,曹操已经改变了人才选拔制度,把道德排在才能之后,因为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道德,同样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有才能,德才兼备才是选拔人才的标准。
第二个就是曹操不仅是伯乐,还是用人高手。他总能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比如荀彧有君子之风,又是道德楷模,还有才能,所以曹操让荀彧当尚书令,在朝廷中居中调停,再比如郭嘉很有才能,但经常不遵守制度,被人点名批评,但曹操从来不说郭嘉,但却表扬了指出郭嘉错误的人,这就是高明的用人手段。
曹操还是能识别人才的伯乐,发现并重用了很多人才,比如五子良将中有张辽、张郃、徐晃三人是降将,但是他们凭借才能得到曹操的重用,所以成为一代名将,也只有曹操能发现并重用他们,他们之前在原来的主公处就得不到重用,发现了人才,人才才越多,这也是曹操时代人才众多的原因之一。
那为何曹丕与曹睿时代发现不了人才呢?首先,曹丕与曹睿的个人能力与曹操相比,差了不少,包括用人识人水平,与治理国家的能力,尤其是识人水平,在曹丕与曹睿时代,其本是上沿用了曹操时代的名将,比如曹真与曹休,是曹丕与曹睿时代的军事骨干,另一个就是司马懿了,因为没有其他军事主将,所以司马懿才凭借才能突出而被重用,以至于尾大不掉。
另外,曹丕、曹睿与曹操时代是完全不同的曹操时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手下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是曹操本人一步一步建立的,而且是牢牢控制在手中,同时曹操是在打天下,几乎所有重大战役都是曹操本人指挥的,在一线指挥,所以能培养更多的人才。
曹丕与曹睿则完全不同,他们是皇帝,皇帝是一国最高的统治者,根本不用亲临一线战场,因此他们对战场上指挥以及进度控制,都是依靠现场将领的,曹丕与曹睿早年依靠的是曹真与曹休,曹真与曹休去世后,就无人可用了,皇帝都没有到一线战场,如何能识人并培养人才加以重用呢?
只能继续任用老将和曹魏宗亲,可老将与曹魏宗亲都是会因为寿命离开的。皇帝发现人才,只能从朝堂上发现并重用,当然古代皇帝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汉武帝发现并重用了卫青与霍去病,这就是在朝堂上发现的,然后试探性任用,结果真是人才,但曹丕与曹睿就没有发现年轻的人才,所以就没有能活到249年的年轻将领。
曹睿与司马懿最后,曹丕与曹睿时代,只有边境有战争,内部基本上已经统治稳定,算得上治世而不算乱世了,所以出名的机会就减少,只能在边境战争中有所发挥,但实际上边境战争的规模都是局部的,并且由边防军将领负责,这些边防军将领的选拔也不是曹丕和曹睿所了解的。
所以,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魏的老一代名将已经全部去世,新一代却几乎无人可用,就算剩下的名将后代,也大多数支持司马懿发动政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