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08: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9:17
日暮客愁新。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日暮”会撩起“客愁新”,《诗经》里有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
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扩展资料:
赏析:
首句写游历,次句写傍晚时的心情,后两句写景。首句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引出次句中的“愁”。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边,这一方面是点题,另一方面也就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准备。
因为“日暮”,所以要停泊,因为日暮,所以雾气笼罩。更是因为日暮,停下游历的心,转向“愁”,诗人隐居鹿门山多年,得不到举荐,游历结交名人高官,却得不到出仕做官的机会。
进京参加科举而不中,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仍然没有出仕,无奈之下,寄情于山水,漫游吴越,来到建德江。
到了傍晚时分,怀才不遇的忧愁又涌上了心头。宋人刘辰翁说:“新”字妙。这个“愁”,不是此刻才产生,是漫游中一直伴随着诗人,游览山水后,忧愁再次涌现。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旷”和“低”是相互映衬的,因为原野空旷,所以天显得低,“低”字从“旷”宇生出。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清”和“近”也是相互映衬的,因为江水清澈,所以水中月显得近,“近”字从“清”字生出。
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怀才不遇,无人赏识,只有天,树,江,月相伴。故云“客愁新”也。
“低”,“近”就是宋代人所说的诗眼。两字既写出了景色,又突出了诗人的心情。这首诗自然流露出情景相生,景色与心情俱为一体的境界。原野茫茫、江水悠悠、树与天接,孤舟明月,展示的是一片孤寂的景色。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宿建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