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9 17: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18:11
1、抚触前准备
温暖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新生儿床铺舒适,室温在28~30℃,湿度宜在55%~60%。可张贴色彩艳丽的漂亮图片。同时播放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也可改变喧闹的环境,平稳新生儿情绪,满足其心理需要,使其产生安全感。注意音乐的强度变化要小,最好为胎教音乐,如《催眠曲》、《小夜曲》、《摇篮曲》等,音量不超过60dB。操作者:衣着整齐大方,戴好口罩,洗手,指甲短于指端,双手温暖,取下手上的手表、戒指等物品,以免不小心划破皮肤,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谈,使新生儿始终处于安静、愉快的状态。新生儿准备:不宜过饥过饱,一般应选择较安静的时机。物品:新生儿润肤油、润肤乳液、毛巾、尿片、替换衣物等。
2、抚触时间
正常新生儿出生24h后,早产儿:早产儿进行抚触在出生后72h开始,每天2、3次,每次15min,早产儿逐渐由10min延长至15min。时机最好在新生儿喂哺1h后或沐浴后3~4h进行。因为母乳在新生儿胃内排空时间一般为2.5~3h,沐浴后1.5~2h后,母乳已完全消化吸收,这时母亲可温和地终止新生儿睡眠,并加喂1次奶,。可有效防止低血糖的发生,1h后即可进行抚触,经过充分休息,吃饱后的新生儿情绪稳定,呈安静状态,抚触时十分配合,抚触后易入睡,可较早建立新生儿睡眠一觉醒节律。另外,对于疾病儿、抚触开始时间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对于窒息新生儿抚触时需等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一般在出生后第7d)才能进行;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新生儿出生后4~10d,10d以后加入抚触干预,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对于咽下综合征新生儿治疗时,应在新生儿出生12h后即进行抚触。
3、抚触手法
这里只介绍基本手法/文字部分不用细看、如果需要可以回去给你们、大家仔细看一下视频就明白了。
(1)头面部。
额部:两拇指腹交替按压印堂,沿眉弓由内向外滑行至颞部,最后由眉弓上一指前额中央向两侧滑行至颞部。
下颌部:用双手拇指腹分别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方滑动至耳前。
头部:左手置新生儿头右侧枕部,抬高头离床2cm左右,右手掌从前额发际抚向枕后,中指停在耳后乳突部。抚触右侧时,换手,方法同上。
(2)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
(3)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新生儿的腹部,但要注意,不要按摩脐部。用指尖在新生儿腹部从左向右按摩,感觉有气泡在指下移动的状态比较好。
(4)四肢。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手腕和手,右手呈半圆形握住新生儿的上臂,从上至下滑行至腕部,在滑行过程中,做段性用力挤压上肢肌肉,双手交换,重复上述动作。用拇指从手掌心按摩到手指,手背由近至远按摩。同法依次抚触新生儿的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
(5)背部。使新生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双拇指分别放在脊柱两侧从下至上,从内到外按摩。
(6)臀部。两手示、中、无名指腹在新生儿臀部做环行抚触。抚触时以上每个动作3~5次,开始动作要轻,然后逐渐增加压力。
4、抚触顺序
由前额→下额→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在抚触中经常发现先仰卧位抚触时,新生儿面部、躯干四肢无着落感,感到不安,抚触时本能地出现拥抱反射、哭闹,当从仰卧位改为俯卧位继续抚触时,大部分新生儿又表现出安静状态。针对此状况,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和改进、形成了改良法:先俯后仰法。
包括两种:
1、由前额→下额→头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
2、背部→背侧面→头部→四肢→臀部→面部→胸部→腹部,用改良法对新生儿进行抚触,使新生儿感到更安全、舒适、哭闹减少。
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弯曲于腹部前方。当采用先俯卧位抚触时,新生儿卧在温暖舒适的襁褓中,胎姿与胎儿宫内姿势相似,因而新生儿表现为安全舒适,而随后改为仰卧位继续抚触时,新生儿已经适应,所以较少哭闹。另外,从生理角度来看,俯卧位抚触有利于肠道内气体及分泌物排出,有利于体位引流,有利于肺部发育,锻炼颈部及背部肌肉,使新生儿转头、抬头。
5、抚触注意事项
抚触是抚摸和按触,不是按摩,新生儿皮肤娇嫩,禁忌用力。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出现哭吵,肌张力增高,皮肤颜色发生变化或呕吐应暂停。抚触时避开乳腺和脐部。抚触过程中,注意与小儿进行交流。按着抚触顺序逐渐脱去新生儿衣服,不可全裸,以免使新生儿突然暴露于空气中产生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