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城的100字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9: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8:44
一、 教材说明: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 教学构思:
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 、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 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 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 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 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 、 学生自学。
4、 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
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20xx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 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 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 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
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学习文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1、 此时,如果你站在长城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教师总结。
3、 出示课件:歌曲《长城长》。
1、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学生怀着满怀的激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3、学生同唱《长城长》。 长城——祖国:“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这个环节,使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