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别离:低龄留学者少年飘洋之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8 22: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00:07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在追寻留学梦想的路上,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准备相关考试,都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留学顾问,我在此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欢迎随时提问!https://liuxue.87dh.com/
少小离家,学门手艺。
当我们开始关注少年留学者的故事时,我倒忍不住想起旧时代的离家少年们。
那些不准备读书考取功名,也无地可耕的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多小小年龄被父母送出去当学徒。或学木匠、或学中医、或学生意、或学唱戏……父母送走时,还要与东家或师父签个生死书,“死生残疾、贫贱富贵、各安天命,双方不得告官”。
在没有良好、低廉公共教育的旧时代,这种求学或职业教育之路充满着悲情。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外派了第一批留学少年,其中一名孩子叫詹天佑,他的父亲也需要给官府签订约书: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虽说也是与父母别离,可无论旧时代的学徒,还是第一批留洋少年,与当下的少年留学生似已千差万别。
过去数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未成年人走出国门,有的去国外上小学,有的读中学,然后顺理成章地考取当地的大学。他们的父母多为家庭殷实的商人或中产阶层。因为父母的事业尚在中国,很多少年都是独自出国,住在寄宿家庭,在陌生的国度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中国重新打开国门后,最初的出国留学者,多是为接受本科或更高级别教育。越高等的教育,能提供的机构越少,求学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也属正常。但为获得初等甚至基本的未成年人教育,何至要冒着与父母亲情的别离,到海外去求?
广东顺德一名教师群发给家长们的一则短信,或可说明问题。短信中,将若干分数低于80分的学生指名道姓,“这些连80分不到的都是垃圾成绩……51分的更是垃圾中的垃圾。拖了别人的后腿,累街坊。”垃圾一说,已不必讨伐。为什么考分低,会累街坊,到底拖了谁的后腿?稍微了解中国教育制度的,都会知道,被拖后腿的是老师本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分数不但是学生的命根,更是老师的命根。这则言辞激烈的短信虽属个案,但背后的逻辑,所有学校都难以逃脱。
不满中国当下的未成年人教育,是父母忍受别离,将孩子送出国外的最基本的原因。繁重的作业、拥挤的高考、扭曲的价值观,让有能力的父母们下定决心将年幼的孩子送出海外。而近年来新加入的理由,将更多孩子推出国门——在大城市,因为异地高考限制尚未打破,很多原未打算送孩子出国的家庭,不得不未雨绸缪,远走海外;而被污染的环境,也成为父母忍受离别的推力之一。
一百多年前,清政府选派了数十名贫困家庭的少年,出国学习洋务。那时的中国,尚在抗拒现代化的转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注定失败。在海外的少年们,剪掉了辫子,热衷起探究洋务背后的政治文化,见此苗头,清政府将这批少年召后,也召回了挽救这个王朝的一丝可能性,中断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尝试。这种转型,至今仍在进行。不合理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不过是转型过程中的产物。而转型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也催促着一些父母带着幼子举家外移。社会之痛传导到家庭,才有了一个个孩子的出国,他们离开既为了获得什么,也为了逃离什么。
旧时代的那一种别离,与当下的这一种别离,终究有相似之处。
在父母身边,在祖国的土地上,让未成年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当是一个现代国家为自己孩子们准备的最好的礼物;也是留在国内的人们不容推辞的一个责任。
希望以上的答复能对您的留学申请有所帮助。留学的道路充满了无限可能,但选择和准备的过程可能也充满挑战。如果您有任何更详细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协助,我强烈推荐您访问我们的留学官方网站 https://liuxue.87dh.com/ 。在那里您可以找到更多专业的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资料以及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我们的专业团队会全程陪伴您,助您圆梦海外学府。祝您留学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