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1 15: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16:00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显著增长。据统计,40岁以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每增加10岁,死亡率大约翻一番。这种趋势在60岁以上人群中尤为明显。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新变化。
以上海为例,20世纪50年代,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脑出血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排名第四。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高血压、冠心病和风心病的排名分别上升为首位、第三和第十。到了70年代后,冠心病的死亡率迅速上升,仅次于肺炎,跃居第二。这可能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增加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病的死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晚期。40至49岁、50至59岁、60至69岁以及70至79岁的病死率分别为113.8、237.9、433.0和653.2/10万人口,其中70至79岁的年龄段达到了高峰,病死率为653.2/10万人口。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显示,1982年至1994年间,我国成年人的收缩压平均值上升了2至8毫米汞柱,体重指数增加0.5至2.5,血清胆固醇水平也有所上升,约30毫克/升。此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此期间增长了近2.6倍。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