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1 2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01:40
太史公在研读官府法规时,对于扩展教育官路的条文,总是深感震撼,不禁感叹。他指出,周王室衰微时,《关雎》等诗篇兴起,周幽王和厉王时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各自为政,政治由强大的国家主导。孔子因此忧虑王道废弛,邪道横行,他整理《诗经》和《书经》,修复礼乐,曾在齐国听到《韶》乐,感动至三月不知肉味。回到鲁国后,他使音乐规范化,雅颂篇章各得其所。然而,孔子的学说在混乱的世道中无人启用,他游说七十多位君主,却未能得到重用,直到西狩获麟,感叹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借助《史记》创作《春秋》,用以表达王法的精神,其文辞微妙,寓意深远,后世学者多加研究。
孔子去世后,他的门徒散居各地,有的成为卿相师傅,有的成为士大夫朋友或教育者,如子路在卫国,子夏在西河等地。田子方、段干木等人虽受业于子夏,但当时唯有魏文侯喜好学问。战国时期,儒术式微,唯有鲁齐两地学者依然坚守。到汉朝兴起,儒学得以复兴,学者们开始整理经典,如叔孙通制定礼仪,儒生弟子们在学术上崭露头角。然而,社会动荡中,教育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上升,董仲舒等人崭露头角。
秦朝末年,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传统受到严重冲击。陈涉起义时,鲁地儒生携带孔氏礼器投奔,孔甲成为博士。然而,即使在陈涉短暂的王权中,儒学传统也未能延续。及至汉高祖平定天下,鲁地儒生仍研习礼乐,显示出圣人遗风。然而,由于战乱不断,教育之事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直到孝惠、吕后时期,虽然有些儒生被征用,但儒家在政治上并未占据主导。汉武帝时期,赵绾、王臧等儒者受到推崇,设立明堂朝会诸侯,但最终因窦太后的反对而失败。
自汉武帝以后,儒学复兴,如申培公在鲁地讲授诗经,辕固生在齐地研究诗经。公孙弘等人得到重用,儒学成为官方学问,儒生地位显著提升。申公虽避世不出,但其弟子遍布各地,传承其学说。随着儒学的兴盛,众多学者如董仲舒、胡毋生等人的学说影响深远,他们的弟子中有许多人官至高位,甚至董仲舒的子孙也因学术成就而显贵。
总的来说,儒林列传记录了儒学从衰落到复兴,从个人学说的传播到国家制度的实施,以及其在历史变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体现在学者的个人贡献,也体现在对社会、国家的影响上。
本篇记叙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并附带言及大师们的传承弟子数十人,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局面。它是合写众多儒学之士的专题性类传,因以“儒林”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