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20: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6 12:27
席德进是一个很诚实的人,他沉醉在大自然中,追求他美好的梦境,他用西方写实的技术表达了东方绘画的传统精神。他是这一个时代的人,在绘画上说出了这一个时代的话。他不模仿抄袭,也不追求时髦,他始终是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画画,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中国现代主义之父林风眠
真善美的极致体现
席德进1970年代创作大观
1943年,席德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杭州艺专,在林风眠的教导下,习得绘画的基本功夫以及现代主义的创作精髓。1948年他以全校成绩之冠毕业,离开故乡四川随军队至台湾,至此走遍大江南北,但均未曾再回到故国。如其曾在1957年以《卖鹅者》一作代表台湾参加第四届巴西圣保罗艺术双年展,也曾在1963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和廖继春一起赴美考察艺术,后转赴欧洲,在法国定居长达三年。
艺术家席德进
在巴黎东方图书馆学习时,受书籍中的中国民间艺术品启发,顿悟灵感无须外求,而应向内追索,故于 1966年毅然返回被其视作第二故乡的台湾,以写生的方式潜心创作,纪录他眼见的真实之美,并由1969年开始勤练书法,试图从秦汉碑帖与中国传统美学中,挖掘新的创作养分,自此迎来其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是次秋拍,我们汇聚了四件席德进70年代初期至晚期的作品,全面饱览其杰出的创作特色与精神。
人文视角与关怀
Lot 48 席德进(1923-1981) 海边木麻黄
水彩 纸本 | 一九七〇年作 | 33 x 44.7 cm
展览
1981年7月4日,席德进书画台中收藏展,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台中
来源
原藏家直接受赠于艺术家本人
亚洲私人收藏
注:画背贴有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席德进书画台中收藏展展览标签
估价 : HK$ 80,000 150,000
在完成于1970年的《海边木麻黄》中,席德进采取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视角,高耸参天的林木占据绝大部分的画幅,仿佛正歌颂着热带气候植物繁茂的生命力,而在其间艺术家将中国水墨墨分五色的特色,转以用水彩来表现,体现在以墨黑、蓝紫与墨绿为主色的树木上。树荫下方,戴着斗笠的劳动农民,或挑着扁旦行经林间,或停下单车驻步休憩,艺术家席德以简练的用笔与线条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身姿,笔下含情地展现他对于民间农家深刻的观察与认同,向观者展现着平凡、朴实又真切的美。此作曾被挑选放入1981年于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所举办的《席德进书画台中收藏展》中,代表性不言而喻。
Lot 47 席德进(1923-1981) 双船
水彩 纸本 | 一九七一年作 | 31.7 x 40.5 cm
来源
现亚洲私人收藏家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估价 : HK$ 60,000 100,000
而在1971年的《双船》上,则见临摹书法碑帖带给艺术家的帮助,展现在勾勒船身的线条上,下笔果断,自信,船只的结构精实,没有一丝的赘笔。席德进曾说:船,是人要征服水域而创造的。也创造了一件有生命的、游动的、飘逸的美的形象。台湾古老的渔船像是色彩最美丽的一条鱼,隐藏在偏僻的小渔港哩,展耀着他的英姿与光华。对应于此作丰富的用色,无不展现共鸣。
神情定见墨笔中
Lot 50 席德进(1923-1981) 韶华
碳笔 纸本 | 一九七三年作 | 47.4 x 26.6 cm
来源
现亚洲私人藏家购自艺术家本人
估价 : HK$ 30,000 60,000
而除了水彩之外,席德进另一喜爱的绘画方式即为素描,从杭州艺专起学画石膏像与人体模特儿,到巴黎时期在公园替人画速写,看似即兴的素描,展现了艺术家毕生的功力。完成于1973年的《韶华》即为一例。画面中少女,深刻的五官与炯炯有神的大眼和浓眉,均为艺术家所特别喜爱的人物典型。而其眼眸流露出她刚强、坚毅的性格。艺术家以强而有力的黑色线条,一丝不苟地对衣领、发丝等细节着力刻划,展现其对美的完美追求。
平淡而真实的现代美
Lot 49 席德进(1923-1981) 渔塭
水彩 墨 纸本 | 一九七九年作 | 55.7 x 75.2 cm
来源
法国私人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2016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428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 HK$ 200,000 300,000
而步入1979年,席德进透过写生与自然的对话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作品展现一种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意。《鱼塭》即为个中代表。艺术家着眼于台湾南部沿海一带常见的鱼苗养殖场景致,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席德进看到了它无与伦比的美。其以老辣的用笔,快速地以水平的平笔交错纵横,勾画出田中阡陌。画中渺无人烟,若捕捉了清晨太阳正在酝酿但尚未升起的一瞬,眼前透着水气和淡淡的雾气,流泻超绝出尘的现代美与诗情,使观者内心获得极大的平静与抚慰,《鱼塭》若箴言般地提醒着我们放慢繁忙的脚步,用心、用眼,体会与感受生活中的大美,幷学习席德进所言中国含蓄儒雅的生命态度,作品令人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