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20: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23:11
在绿色科技的前沿,南昌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跨领域研究团队,由张荣斌教授和S. Kawi教授携手合作,引领了一场创新的科研革命。他们利用独创的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具有非凡活性的Ni-CeO2纳米纤维催化剂,为二氧化碳的低温甲烷化过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在严苛的实验条件下,这种催化剂在250°C和300°C的温和环境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转化率,分别达到了惊人的50.6%和82.3%。这一突破性成果揭示了CeO2纳米纤维的介孔结构与NiNPs的协同作用在生成氧缺陷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原位拉曼和红外分析,他们揭示了m-HCOO-和b-HCOO-作为关键中间体在低温CO2转化路径中的动态作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这一研究中,南昌大学环境与能源催化实验室的博士生胡飞扬在张荣斌教授的指导下,深入探究了CO2转化的科学奥秘。福建物构所的叶闰平博士后,现加入南昌大学,他的专长在多相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冯刚教授,凭借其丰富的催化剂设计和机理研究经验,发表的100多篇论文为团队提供了深厚的技术底蕴。
张荣斌教授,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教授和环境与能源催化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他的研究焦点始终锁定在碳氢资源转化领域,致力于推动绿色科技的进步。而S. Kawi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绿色催化剂专家,以其在甲烷CO2转化领域的400多篇研究论文和76的h-index,无疑是全球催化剂研究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这场跨学科的合作,不仅展示了静电纺丝法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创新潜力,也为催化剂设计基础研究带来了深远影响。每一步的突破,都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的力量,为实现可持续未来贡献了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