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18: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18:47
2006年,子克村被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随后被省、县两级列为示范点。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子克村展开了全面的文明示范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尽管泸水县财政紧张,但通过整合扶贫资金、结对帮扶资金等多元资金来源,加上群众的积极投入,共投入约100万元进行“七建七改”项目。这包括建设了一座设备齐全的综合楼,设有图书室、电教室等;一个农民培训室;小广场、篮球场、卫星电视收转网络;室外宣传栏;一所小学以及便民农家超市。同时,硬化了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安装了自来水和进行了电网改造,提高了生活设施水平;改住了茅草房,住进了砖瓦房,并设置了公共设施,改善了卫生条件。
在软件建设上,子克村成为了“文明新风进农家”的试点,通过告别“八乱四不好”的创建评比活动,改变了村民的不良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激励村民自觉践行村规民约,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在管理上,村民理事会发挥主导作用,实行民主自治,共同监督,提高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素质,还抵制了社会丑恶现象,如赌博、早婚超生等。
在生产上,子克村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科技种植养殖,利用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木,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之间形成了“只栽花不砍树”的共识,积极绿化环境,增加了家庭经济来源。自2000年以来,子克村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未发生违法事件,村民生活和谐,生产发展良好。
子克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鲁掌镇,是泸水县第一个荣获全国文明村的单位。地处怒江大峡谷西面,高黎贡山1500—2100米海拔区域,居住着以傈僳族为主体的34户134人,“边疆、少数民族、山区、民族直过”的地域特点和社会特征,使子克村长期处在封闭、贫穷、落后的发展状态,村民住在冬不挡风夏不遮雨的茅草房、“叉叉”房 里,一日三餐以“包谷稀饭”为主,一家人一年也宰不了一头肥猪,买点油盐酱醋都十分困难,许多孩子因贫困上不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