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1 1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1 22:10
封禅大典,作为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承载着深厚的崇拜与信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其视为重大的祭祀活动,其深远影响贯穿自传说的古史时期直至宋代皇帝。这种礼仪的起源简单明了,即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作“封”,在山下小山上除地,称为“禅”。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为何会成为帝王们无比重视的盛典,其中的深意并未在《史记·封禅书》的记载中完全揭示。
自秦始皇时期封禅的说法流传以来,关于封禅的理论和实践一直存在争议。南宋学者马端临批评了“七十二家”的封禅理论,认为它们是“陋儒之见”,并未见于正史记载。然而,《史记·封禅书》的作者司马迁却在书中暗示,封禅的礼仪源远流长,尽管具体仪式早已失传,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未能参与汉武帝的封禅,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这也激励司马迁对封禅史实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他未能给出起源的明确描述,但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肯定却十分明确。
尽管司马迁未能详尽描绘封禅的起源,但他的努力和对封禅问题的关注,使得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封禅起源的探究,是否可以简单归咎于“陋儒之见”,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司马迁父子对这一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泰山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