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04: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02:29
谢无量早年在安徽随父母成长,自幼受父亲熏陶,研习诗文典籍。1898年,他拜著名学者汤寿潜为师,开始了学术生涯的探索。1901年,他与李叔同、黄炎培等人一同进入南洋公学,课余时间与马一浮等人创办翻译会社,创办了《翻译世界》杂志,内容涵盖世界名著和社会主义著作,这段时期,他还结识了章太炎、邹容和章士钊,为《苏报》撰稿。
1903年《苏报》案后,谢无量赴日本求学,次年回国后,在镇江和杭州研读《四库全书》和社会科学名著,同时在当地的学校任教。1906年,他担任《京报》主笔,每日发表社论,对时事进行评论。1909年,他被聘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除了教学,他还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撰写了《国会请愿书》,表达了对国家危急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呼吁立宪的紧迫性。
1911年,谢无量参与了保路运动。1912年后,他游历南方各省,为中华书局编书,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如《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妇女文学史》等,受到孙中山的赏识。在“五四”运动后,他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写作并受到鲁迅的认可。
1923年,谢无量受聘广东大学教授,不久后被孙中山委任为大本营参议,并参与了反对曹锟、吴佩孚的讨伐活动。1926年,他在东南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后转至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他坚持抗日,发表文章批评不抵抗政策,并积极参与民权保障活动。
1946年,谢无量在四川大学任教,后当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他回到重庆,担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文物保护和文化研究领域继续贡献,直至1964年病逝,享年80岁。
谢无量(1884~1964),男,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