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茶的采摘标准信阳毛尖茶用手工是怎样炒制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31 15: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0:09
信阳毛尖茶的产地是位于河南省的信阳地区,但其主要分布地点有:信阳县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雷震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信阳毛尖茶属于绿茶,也是我国的历史名茶之一。那么信阳毛尖茶采摘的标准是什么?信阳毛尖茶手工是怎样炒制的?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信阳毛尖茶的采摘标准
信阳毛尖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通常3月中旬-5月底以前采摘,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 制也称为“雨前毛尖”。
5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时间为1个月左右。8、9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
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是非常严格的,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 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展;
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
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 对夹叶。
*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 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信阳毛尖茶叶里的成分让茶汤有苦和涩的口感,最终茶的清香会覆盖苦涩感,这是特级信阳毛尖的表现。
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是非常讲究的,专门用透气的光滑竹篮盛装,不挤不压,而且还要求及时送回阴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的鲜叶必须当天炒完。
信阳毛尖茶用手工是怎样炒制的?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
1、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 ;中低档鲜叶180--200℃。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 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2、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3、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水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4、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