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5 16: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5 18:11
爸爸:“ 你看看大街上,有扫地的,有倒垃圾的,当然我不是说他们不好,但是所做的都是一些基础工作。你现在呢,要啥有啥,是不是过得不错? ”(这里加黑只是为了渲染语气,[无辜笑])
孩子:“……”
爸爸:“那,你看,你如果学习不好,之后赚不到钱,我们也不可能供你一辈子,如果没有这些特质的东西,你会不会跟他们一样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你愿意吗?”
孩子:“……不愿意……”
这一幕发生在我某次家访的过程之中,用一个网络热词就是——“全程高能”,但主要指的是孩子的父亲。
孩子六年级,其父在生意上比较成功,讲起道理来也是挺有感染力,把我还有同行的咨询师同事都快感动到了。
当然,生意人嘛,说出来的东西总会有些其它的意味,比如想提醒我们帮着多解决一下他孩子的学业问题。
既然要帮着解决问题,就得深入调查。
很多时候家长想让我们做所谓的“专家推荐”课程,但是我必须得提醒:先让我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最好是家访的形式,这样比在哪里跟谁聊都靠谱 。
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被家访的,又不是很熟,干嘛要让你来。但那大多是因为很多人观念与我们不一样。
首先, 我们看问题是从大学阶段入手,从大学、成年人看孩子,再深入实地看儿童与青少年教育 ——具体请看马星星上一篇笔记。
其次, 与其介绍什么课程,倒不如先把孩子和他的家庭教育关系摸清楚,再做决定 。
插一条:有一次一个家长过来找我们就是要买单买课什么的,但我看了下她孩子,直接劝她回家了,原因是她家小孩现在不需要补课,一些学习习惯啥的也正在慢慢变好,不需要过多的焦虑。
回到开篇的那个例子,暂且称这个小朋友名叫小P。
小P有点胖胖的,但觉得在正常范围之内。虽然家长担心他过胖,让他搞运动,但个人觉得激励运动与其说是为了减胖来做运动,倒不如说是间接地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善对学习的态度。
对小P家有2~3次家访,得出的结论是:
孩子常常否定自己,对外表比较 自卑 ,表现出没什么爱好,对 学习动力不足 ,可是又 因为家庭作业和成绩感到焦虑 。
OK,这些除了自卑那一项之外,其它都比较常见。
对于外表自卑这个问题,我们之后也从细节上提供了一些建议, 比如常理发,多换一些阳光的衣服 等。
但对于学习动力等,我相信有其他办法比直接灌输人生观类的理念要有效率得多。
拿小P来说, 他都没有做过所谓的基础工作,还不知道父亲口里的“那些人”是怎样的生活窘境,所以并没有任何的对比 。
相反, 穷苦家庭出生的孩子会更具有学习内驱力是因为他们看得多,听得多,内心有比较,有动机 。
以往提一些建议就完事了,但写到这里还没完。
做深层次家访之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导致学习动力差的深层次的原因:
小P小时候一直到2、3年级都是跟外婆待在一起,父母长期在外打拼,没有时间回来 ——写到这里,马星星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在家的时间不算多,但也不如这般匮乏,然仍然觉得自己经常会缺爱,有些感触。
团队的研究表明,大概六岁之前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在学习习惯,及对知识与成绩的认知方面,总会更让父母担忧一些。
但是, 长期与祖辈生活并不直接作用于学习成绩,中间起作用的应该是心理的发展等因素 。
再回看小P的家庭教育关系。
因为孩子之前的经历,他与爸妈的亲 情感 不是很浓郁,妈妈这边喜欢将自己的理念直接灌输给小P,比如买了一条毛巾自己觉得漂亮就想给小P用,但也不太在意小P的感受,比如花纹不合适等。当然,对应的,父亲也喜欢小P成为一个带有 社会 “成功标签”的人。这一点有些省份与广东等省份的理念还真不一样——当然 这一点各位可以再看我写的关于广东富人 育儿 之痛的文章 。
当然,上述内容还只是观察,接下来是一些思考,为了总结这些思考我也与团队内的其他咨询师聊过,统一了意见:
小P的亲哥哥比较优秀,也受到了家庭原始的更多的关注,加上小P自己小时候在外婆身边长大的过程,使得他在之前几年里没有殷实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如此,小P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也相对缺乏安全感......
等一下等一下,有人会问这些跟学习或者学习动力有啥关系?
因为客观因素,家人的爱不够,使得孩子少了些自信,而 自信的缺失当然,一定会连带地影响到小朋友对学习的自信心——于是诸如畏难情绪高,及挑战意识低等都会表现得非常明显 。
全面的不自信当然会包括对某一方面的不自信。
再有,小P 常常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担忧,不想让爸爸妈妈失望,这类情绪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不自信 。
原来孩子往昔的生活经历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关联隐晦但紧密,是不是觉得剧情在反转了?
还有反转,如下:
但是我们会发现,小P在做题的时候,有时候明显不会的,他都会觉得自己很懂,而且一笑了之——自负!
明明不自信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嚣张?
因为 过度自卑会产生自负的情绪 。
一般来讲,小朋友的情绪状态,甚至心理表现等,后天的教育影响显著。
不是说家庭经济条件可以,就没有家庭教育的问题,相反倒是能找到蛮多例子,可能是因为赚钱太忙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失位,也可能是因为金钱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让家庭教育关系产生了变化。
小P虽然才六年级,但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经商头脑,这点必须肯定,但这也使得他对钱的言论比较敏感。比如家里花了蛮多钱请了老师来教,他也会同父母一样体会到经济上的压力——一种这个年龄段不该有的体会。
讲太多钱会让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孩子怕辜负怕做不好,产生焦虑,同时产生自卑心理,然后在学习方面如履薄冰 。
所以,我们也理出了一条经济条件与学习动力上的逻辑链条。
我其实不太喜欢一条条列建议,因为有点像写教科书,但考虑到这几次家访所得结论比较结构化,且也有一些宝妈宝爸朋友建议如此,索性在下面列了一些方向性的内容,欢迎探讨:
建议一.小P很希望跟爸爸出去玩,自己有些时候会有一些自卑和崇拜爸爸的矛盾情绪,所以可以 让爸爸可以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玩探险类闯关类的 游戏 ,毕竟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决 会对小P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提升气质和自信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在青春期之前能做好相应的性别教育的准备。并且也能很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不让小P觉得爸爸太优秀,离自己太遥远。
建议二. 在家中妈妈可以考虑与小P合作或者商量的方式进行家庭活动,而不是直接命令式的。这时候 家长一定要先稳住自己的心态 ,不要因为成绩或者自律方面的事情太过焦虑。可以以约定的形式和孩子打交道,完成不了也不要立马去责备,而是多了解没有完成的原因并给予理解。自己的心态放平才能控制好情绪,也避免发生迁怒于孩子,出现责备的情况。
建议三. 陪伴的时间尽量多一点, 关注点不只是在孩子的成绩,更多是学习的过程、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孩子的情绪等 。多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在小事中也能够鼓励孩子,不是敷衍的,而是告诉他发挥了哪些优势和特性。 犯错时不直接指责而是告诉孩子更好的办法 。
建议四. 可以 去一些高校看看高中生,大学生的生活,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对未来产生向往 。内外的激发和鼓励,家人的陪伴无论是在性格的养成还是在对学习的重视都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