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17: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4 02:49
繁体中文与简体中文之间的差异,除了汉字形体(如繁体字与简化字以及书写规范的地区差异)以外,主要体现在词汇选择上。比如,在简体中文中常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则倾向于使用“原子笔”。简体中文中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中则被称为“史达林”,而“朝鲜”(此处特指北朝鲜)在繁体中文中则写作“北韩”。因此,出现了“繁体用语”这一概念。然而,这并非源于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是由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在20世纪中叶因政治原因导致交流减少,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用词习惯。尤其在1980年代科技词汇的引入后,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使用繁体中文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用词习惯,因此有人提出应该更精确地表述为“台湾用语”和“香港用语”,而非笼统的“繁体用语”。
由于台湾较早发展中文电脑,人口基数大,所以一直以来,电脑中的“繁体中文”实际上指的是“台湾中文”,即大部分软件的繁体中文版本采用了台湾的用词和翻译。这些软件在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其他繁体字使用地区也很常见。然而,随着两岸用语差异的扩大,许多开源软件,如GNOME和KDE的繁体中文版,已经细分为了“台湾中文版”和“香港中文版”,以适应两地的翻译差异。
繁体中文即传统上的中华文化中所使用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大陆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汉字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而把简化前的传统汉字称作繁体字,因此形成了对传统的中文冠以繁体中文的称呼,至今外国仍将其称作Traditional Chinese(传统中文),而对简化中文则称作Simplified Chinese(被简化的中文)。汉字简化后,传统中文中已有简化字代替的汉字被称作繁体字,而未经简化并在简体中文中沿用下来的汉字则被称作传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