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哪些书必看?什么时候考?谢谢有识之士帮帮我这个失业大学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3 10:0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0:13
推荐看一篇文章:大学生备战仕途四原则。《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作者覃彪喜写的。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b35660100c72z.html
内容如下:
发掘内心深处的渴望
在仕途这枚硬币的正面绽放着无比的风光,而背面却有着很多人难以承受的无奈。所以,大学生在选择仕途的时候必须三思而后行,不但要对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做全面而深入的评估。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写道:“要是能有什么方法把人分成不同类别的话,那么最佳的分类尺度莫过于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将人们引入不同的职业并终身从事。”那么,内心具有什么样的渴望才适合选择仕途呢?
在我看来,有两种人可以考虑加入公务员队伍。第一种人是那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仕途意味着权力,权力可以用来满足私欲,也可以用来造福百姓。对于一个渴望“造福一方”的人来说,无论是做一名创造物质财富、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家,还是做一位推动科技进步的科学家,恐怕都不如“为官一任”来得直接有力。大到伟人邓小平在版图上画了一个圈便有了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小到一个乡长、镇长一声令下便让几个大山深处的村庄通了公路,无不展示着权力的无穷魅力。
第二种人是那些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工作稳定、生活舒适的人,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激情,只要没有太大的压力,能够衣食无忧、循规蹈矩地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曾经在一所学校教书。那是一份令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的工作。可是,当我发现身边那些三十岁、四十岁的同事所过着的生活就是我十年后、二十年后将要过的生活,我决定辞职了。我不能接受人生变成一个计算机程序,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程序几十年后的运行结果。我向往一种更冒险、更刺激、更富有激情的生活。可是,有很多人与我截然相反,我所追求的正是他们害怕的,我所害怕的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有个当公务员的朋友曾对我说,她宁可躺在那舒服地死下去,也不愿意在外面竞争的环境下痛苦地活下去。对于她这样的人来说,到哪去找一份比公务员更合适的工作呢?
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进而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做出取舍,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靠一朝一夕的思考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一个朋友早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了深圳某区的税务局,后来,他厌倦了公务员那种程序化的、过于安定的生活,辞职下海了。经过一番努力,这个朋友成为了一家大型外企的高薪白领,可就在这时,他后悔当初从税务局辞职了。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最想要的就是公务员那样的生活,而此时的他已经过了35岁,没法报考公务员了。如果说像我这个朋友一样对自己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是一种潜在的风险,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想把这个风险降到最低,就必须趁早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如果等到毕业的时候才慌乱中选择报考或者不考公务员,很可能导致多年以后后悔不已。
当然,有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公务员的队伍里钻,既不是因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不是向往稳定、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而是为了满足病态的权力欲,为了贪污腐化,为了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对于这种人,我惟有寄希望于制度的完善。一个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做坏事,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做好事。同时,我还想拿那句早已过时的话来忠告这些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如果当官却不为民做主,迟早有一天连回家卖红薯的机会都没有了。
塑造核心竞争力
在评估职业兴趣的同时,职业能力的评估同样重要。公务员考试有一门科目叫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如果你认为做那份试卷能够拿到高分就意味着具备了充分的行政职业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实在想不出解答那些脑筋急转弯一般的小学奥数题和担任公务员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个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高手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公务员考试中拿下高分,但是,这个人很可能一点儿也不适合当公务员。那么,一个准备做公务员的大学生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塑造担任公务员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呢?
担任公务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大体上可以分为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相对于企业界的人来说,公务员面临的人际关系网要复杂得多,所以,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微妙的人际关系是公务员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连察言观色都不会、连基本的城府都没有的公务员恐怕寸步难行。梦想着去党政机关工作的大学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既要懂得关心别人,又要懂得保护自己;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善于表达;既要避免站错队,又要避免四面树敌。在金庸先生登峰造极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主人公韦小宝胸无点墨,毫无武功,却能戏剧般地平步青云,凭的正是他极为娴熟的处世手腕。
除了会做人,公务员还应该会做事,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人问一个智者:“我什么都不会,应该干什么呢?”智者答道:“你什么都不会吗?那你只能去做官了。”当官真有那么容易吗?窃以为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对于准备从政的人来说是一部绝好的教材,看过这本书的人就不难明白,即便是在晚清那个摇摇欲坠、病入膏肓的官僚体系当中,经世济用的雄才伟略是何等重要。在当今社会,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公务员如果“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注定是难成大器的。
应该从哪些方面塑造做事的本领呢?首先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具备足够的业务能力。如果去给领导当秘书,免不了要写得出一手好文章,要去司法部门、执法部门则需要熟读甚至精通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去财政局、税务局等单位的又不能不具备充分的财政、税务专业知识。对于一名公务员的长远发展来说,这些专业能力虽然不是充分条件,但绝对是必要条件。与其在毕业以后感叹“少壮不努力”而慌忙补课,还不如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想从事学术研究、技术研发的人来说,热衷于担任学生干部实有舍本逐末之虞,可对于一个想入仕为官的人来说,担任一定的职务、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却尤为必要。
如果把做人的技巧、做事的能力都看成是不那么直观的“软资本”,大学生要想从政的话还应该具备学历、政治面貌等方面的“硬资本”。企业招聘时注明的招聘条件往往是比较灵活的,就算要求应聘者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一个能力出众的大专生也有可能被录用。公务员考试则截然不同,招考时要求的学历、专业等条件毫无灵活性可言。比如,深圳市交通局招考公务员的绝大多数职位都要求报考者是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硕士,要想报考这些职位,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硬资本”。所以,对于部分准备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就很有必要了。虽然也有不少职位只要求本科学历,还有少数职位不限定专业,但这些职位的竞争要激烈得多。要求硕士、限定专业的职位往往只有几十比一的考录比,而只要求学士、专业不限的职位动辄就是几十甚至几千比一的考录比。
至于政治面貌,原则上最好在考公务员之前就成为党员。党群系统的大部分职位都要求报考者是中共党员,政府系统的职位虽然无此要求,但是入职以后,党员身份在很多时候还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学期间入党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毕业以后就要困难得多。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党员都具有优势。按照规定,政府部门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党外人士,有些人正因为不是党员,所以更有机会得到升迁。有不少领导干部被称为“无知少女”(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如果她们是党员,升迁的难度恐怕就大得多了。
战术上重视公务员考试
在毕业生双选会上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签约,通过“4+1模式”(四年本科教育后再到军事院校学习一年)到部队担任初级指挥军官,通过职员考试成为政府部门的职员,这些都是大学生进入政界的有效途径。然而,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非公务员考试莫属。
相对于其他考试而言,公务员考试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很多人在考前几乎没有任何复习却能考出高分。我认识的好一些人就是考前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一边工作一边复习,顺顺利利地考上了公务员。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公务员考试不需要认真对待呢?
为了一睹公务员考试的庐山真面目,我曾抽了半天时间参加了深圳市的公务员考试,试题的难度固然比不上国考,但是我报考的那个职位因为不限户口、不限专业,且只要求本科学历,考录比达到了700:1。我考前根本无暇去做任何准备,属于标准的“裸考”,没想到竟然得了第五名。乍一看,我似乎没有花任何时间来准备这次考试,可转念一想,我为之准备的时间恐怕比谁都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很多题目都是病句、选词填空等语文题,读中学的时候我下在这上面的功夫还少吗?至于公务员考试中法律方面的题目,我大学四年为了考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何尝不是别人为了考公务员所花时间的百倍千倍呢?
“裸考”的人能够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不但不能成为轻视公务员考试的理由,反而充分说明了公务员考试不能够临时抱佛脚,需要以充足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行政执法、时事政治方面的选择题可以考前突击,而语文、常识、逻辑推理方面的题目何以临阵磨枪?为什么南极没有熊?鳄鱼遇到食物掉眼泪是怎么回事?曾出现在试卷上的这些题目估计让很多人眼前一黑。在国考中决定成败的申论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取得高分。很多人习惯于把申论看成三段式的八股文,认为考前背几篇范文、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堆砌一千多个四平八稳的文字就万事大吉了。千篇一律的文章自然不至于得分太低,运气好的话进入前20%也或有可能,但问题在于,必须考到前2%甚至0.2%才能进入面试。
针对公务员考试的部分题型摸索规律、加强练习也很有必要。如果缺乏足够的准备,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数字推理题、图形推理题就足以让人一筹莫展。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字推理题:1/9,1,7,36,()。如果缺乏足够的训练,恐怕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括号里应该填入什么数字,但是,训练有素的人看到36马上就能联系到8的平方,进而把前面的数字依次看成9-1,80,71,答案就昭然若揭了。依我看来,拿这些变态的、摧残了很多小学生的奥数题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题目,还真不如古代的科举考试。可是,现实如此,要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积累考试技巧了。
如何选择报考的职位也颇有文章。报考条件非常宽松的职位肯定竞争非常激烈,报考条件限定得很窄则有量身定做的风险;如果想要尽可能地规避竞争,所能报考的大都是冷衙门的闲职,发展空间有限,可如果报考海关、发改委等单位,难度却要大得多。如何才能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点来选择报考的职位,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扎堆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位,扎堆到一些热门单位的职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有很多职位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有很多职位应者寥寥甚至无人问津。与其去热门职位当炮灰,何不选择冷门一点的职位另辟蹊径呢?
同时,要善于捕捉、分析一些信息。比如,深圳市招考公务员的时候,在报名阶段会陆续公布每个职位的报考人数。有些职位的报名人数如果一开始就高得离谱,则很有可能是有人舍得花几十甚至几百人的报名费来吓唬别的报考者。在2008年11月的考试中,有个职位的报考者一开始就遥遥领先,可是超过80%的报考者缺考,一些本来准备报考那个职位的人纷纷惊呼上当。
考霸不可为,该止损时应止损
公务员考试的高淘汰率注定了很多考生只能像中举前的范进一样屡战屡败,而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为了一个金饭碗而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甚至有些人毕业后多年不找工作,以考公务员为职业,转战全国各地,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考霸”。
《上海青年报》曾经报道的李玫便是“考霸”中的一员。李枚是某政法学院毕业的法学硕士,成绩优异,而且通过了司法考试,按理来说找份工作应该不难,可是,她对公务员以外的任何工作都毫无兴趣,毕业一年内不但参加了国考,还参加了湖南、北京、上海、江西、深圳等十个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像李玫这样全职考公务员,家乡、学籍地、沿海大城市、国家公务员考试“一个都不能少”的人还有很多。我认识的一个人从中山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上班,两三年内参加了全国各地数十次公务员考试,其座右铭竟然是: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公务员考试中去。其执著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甚至望而生畏,可是,这样的执著究竟有多少价值可言?
公务员工作轻松、收入稳定、有社会地位,是公认的金饭碗、铁饭碗,可是,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如果考了几次公务员都铩羽而归,何不考虑找一份公务员以外的工作呢?工作以后还可以以社会人员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就算还是考不上,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多企业界的人不屑于或者苦于没有机会去当公务员,不照样生活的有滋有味么?不照样成就了一番事业么?当我们看到悬崖对面有一片草地而企图跳过去,可是尝试了很多次却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转身看看呢?或许身后有着一片广袤的草原。
炒股的人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止损——当某项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对于考公务员的人来说,考试何尝不是一种时间和金钱的投资呢?当这种投资亏损到一定的程度,何尝不需要止损呢?有些考公务员的读者给我发来邮件,说要以范进为偶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范进参加了35年的科举考试才终于成为了举人,难道我们也要拿35年去当赌注吗?在范进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几乎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而时至今日,公务员已经不是,也不应该是最好的职业,除了公务员考试,我们脚下还有很多条通往成功的路,又何必去当一个可怜、可悲的“考霸”,让投入到公务员考试中的沉没成本越来越大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0:14
《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三本一整套书,如果你想考上的话,都要提早去研究。公务员考试一年两次,差不多都是在1月份和6月份,具体的要分国考、省考、市考以及地方考试了。一句话,如果有心考,就要端正态度哦!GOOD LUCK FOR YOU !还有楼上的人说要考CET_4是不真是的,我六月份将要毕业,我舍友才参加了国考,省考,而他的4级还没过,如果需要考也是一些额外的专业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0:08
没有什么事必看的书,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你要考国家的还是地方的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0:06
行测和申论是必考的,英语没过4级或没有学位证还要考英语,有的部门还会考专业知识
地方公务员一般是3月和10月报名,国家的我没考过具体时间我忘了,你可以去人事网查查,你想考哪个地方的就在百度里搜那个地方的人事网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