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瞻哀辞作品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5: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2:51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从海南儋州贬所北归途中,于常州不幸离世,消息传遍四方,无论是贤者还是愚者都为之悲痛落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记载)。众多门生故友撰写了哀词挽诗,张舜民的《苏子瞻哀辞》便是其中感人至深的一篇。
张舜民与苏轼兄弟关系深厚,曾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一同遭遇贬谪。苏轼在黄州贬官时,两人曾一同游览武昌樊口。元祐初期,苏轼任翰林学士,张舜民受司马光举荐成为监察御史。张舜民调任虢州时,苏轼有诗《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表达了他们的深厚情谊。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在定州时得到墨石,用大盆盛装,并以“雪浪斋”为居所命名。后来,两人均被贬,张舜民调至潭州,苏轼则南下岭南。宋徽宗时期,苏轼获赦北归,张舜民在定州修复雪浪斋,他在《哀辞》序言中回忆了与苏轼的过往:“我守中山,雪浪斋曾是公之地。看着石上的足迹,忆起梁木,想起那些被贬逐的日子。”
哀辞首联以人石俱贬开篇,揭示了人逝石存的悲剧。苏轼贬谪岭南,而他所珍爱的雪浪石象征着他坚贞不移的品质,随着他的离去而默默无闻。更令人感伤的是,尽管石尚在,而主人却已不在,哀悼之情油然而生。中间两联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颔联赞美雪浪石的质地和其上“白脉”如浪花,象征着苏轼坚韧的品质。颈联引用苏轼的诗,表达对友人遗物的珍视与复原,以此寄托思念之情。
尾联则转向对苏轼未能北归的遗憾。苏轼本已决定追随弟弟苏辙在颖昌居住,但政治局势变化使他决定留在常州,这导致了他与亲人和朋友的永别。张舜民只能在遥远的定州为苏轼招魂,哀辞以深情的悼念结束,虽然没有过多的哀号,却深深表达了睹物思人的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