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1:2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52
看完1楼的回答,我感到十分气愤,至于其中道理,待会说。 先回答问题,孙权之所以害怕,并不是因为打不过刘备而怕,而是关羽死于孙权之手,手足以残,刘备安有 不兴师伐吴之举?孙权即以杀关羽,还把关羽人头转送曹操,以便嫁祸于曹操,的确看得出来,是敢杀而不敢当。而孙权害怕的,不是打不过蜀国,而是怕打破三国鼎立的三角平衡关系。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讲,魏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蜀国与吴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一旦两个弱势国相互战争,结果是让魏国渔翁得利,弱势国只会更加弱势罢了。孙权是难得的英明之主,他自然懂得其中的厉害关系。这是其一。 从蜀国与吴国的实力上分析,蜀国是比不上吴国的。蜀国是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而吴国已经经历了几代,发展的都比较完善全面。经济实力也较之于蜀国要强。两国开战,吴国即便在前线输了,它依然有长江天险在,守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两国这样一打,吴国势必元气大伤,这对于三国局面的继续构成了巨大威胁。这是其二。 总的来说,不存在吴国怕打不过蜀国的问题,只存在伤元气,三国互相牵制的局面被打破,被魏国取渔翁之利的担心。 我这里要纠正《三国演义》带给人的错误感觉。说蜀国的大将要强于吴国,或者说吴国的文官武将不如当时的蜀国,这是不确切的。《三国演义》是把蜀国作为正统国看待的,故蜀国的人物介绍最为详细,吹捧的也较为厉害。陈寿的《三国志》把魏国作为正统,故对魏国人物多加赞赏。无论哪个版本都对吴国不利,比如说鲁肃,在《三国演义》里就是个老好人,但事实上他是和孔明同一个级别的超级人物。吴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顶级人才,或者说他们的人才都呆在家里,没机会像关羽那样千里走单骑而闻名天下。吴国陆逊之才,可以在当时三国人才榜上入围前三甲,如果不是火烧连营7百里,谁会关注他?吴国和蜀国都差不多,人才匮乏,当然是相对于魏国而言。 最后我要纠正楼上的错误说法。刘备是个英雄,绝不是没能力的人。诸葛亮何许人也?甘愿做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赵云何许人也?也愿意为刘备 卖命。关羽有著名的单刀赴会,历史上无从考证,我们只能发声感叹 罗贯中在构建蜀国人物时,想象力总是很丰富! 历史上没有关羽的单刀赴会,确明明白白的记录着刘备的单舟赴会。具体我就不说了,反正你把单刀赴会的主人公看成是刘备你就知道了,刘备是何其的英雄无畏,刘备的英雄称号实至名归。说刘备做事依赖人,请问孙权,曹操做事哪个不依赖人?谁做事都自己说,自己做,那还要文武大臣干啥。说刘备没有主见,更错。在荆州谁看守的问题上,刘备特意命令关平去荆州送信,信里只说要调回诸葛亮回去商议取西川之事,不提荆州谁留下镇守一事,但诸葛亮心领神会,知道刘备的意思是留下关平和关羽两人镇守。也就是说,刘备这个人较为圆滑,不喜欢在场面上讲出自己的方法,喜欢听别人的想法,这才叫人和。刘备的人和不是空来的。说刘备优柔寡断,我只能猜测你是罗贯中的铁杆粉丝。 最后说下三国归魏的必然性。形容蜀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五虎将具死,孔明手下武将以寥寥无几。这是一个政权不稳固的必然问题。加上刘禅的昏庸,蜀国江河日下。在这里孔明也要负一定责任,孔明凡事务必亲自过问处理,一定程度上组长了刘禅的无能。既然什么事都你诸葛亮做了,那我什么也不用操心了。所以蜀国不可能统一全国。吴国的后期政治动乱非常严重,能自保就不错了。而魏国占据中原沃土,生产业发达,经济弹性大,人才济济。至于最后统一三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D%A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46
1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45
放在这是望文生意,江河日下是比喻一日不如一日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46
江河日下的意思是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不是指水位一天天下降,所以是错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54
看完1楼的回答,我感到十分气愤,至于其中道理,待会说。 先回答问题,孙权之所以害怕,并不是因为打不过刘备而怕,而是关羽死于孙权之手,手足以残,刘备安有 不兴师伐吴之举?孙权即以杀关羽,还把关羽人头转送曹操,以便嫁祸于曹操,的确看得出来,是敢杀而不敢当。而孙权害怕的,不是打不过蜀国,而是怕打破三国鼎立的三角平衡关系。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讲,魏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蜀国与吴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一旦两个弱势国相互战争,结果是让魏国渔翁得利,弱势国只会更加弱势罢了。孙权是难得的英明之主,他自然懂得其中的厉害关系。这是其一。 从蜀国与吴国的实力上分析,蜀国是比不上吴国的。蜀国是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政权,而吴国已经经历了几代,发展的都比较完善全面。经济实力也较之于蜀国要强。两国开战,吴国即便在前线输了,它依然有长江天险在,守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两国这样一打,吴国势必元气大伤,这对于三国局面的继续构成了巨大威胁。这是其二。 总的来说,不存在吴国怕打不过蜀国的问题,只存在伤元气,三国互相牵制的局面被打破,被魏国取渔翁之利的担心。 我这里要纠正《三国演义》带给人的错误感觉。说蜀国的大将要强于吴国,或者说吴国的文官武将不如当时的蜀国,这是不确切的。《三国演义》是把蜀国作为正统国看待的,故蜀国的人物介绍最为详细,吹捧的也较为厉害。陈寿的《三国志》把魏国作为正统,故对魏国人物多加赞赏。无论哪个版本都对吴国不利,比如说鲁肃,在《三国演义》里就是个老好人,但事实上他是和孔明同一个级别的超级人物。吴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顶级人才,或者说他们的人才都呆在家里,没机会像关羽那样千里走单骑而闻名天下。吴国陆逊之才,可以在当时三国人才榜上入围前三甲,如果不是火烧连营7百里,谁会关注他?吴国和蜀国都差不多,人才匮乏,当然是相对于魏国而言。 最后我要纠正楼上的错误说法。刘备是个英雄,绝不是没能力的人。诸葛亮何许人也?甘愿做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赵云何许人也?也愿意为刘备 卖命。关羽有著名的单刀赴会,历史上无从考证,我们只能发声感叹 罗贯中在构建蜀国人物时,想象力总是很丰富! 历史上没有关羽的单刀赴会,确明明白白的记录着刘备的单舟赴会。具体我就不说了,反正你把单刀赴会的主人公看成是刘备你就知道了,刘备是何其的英雄无畏,刘备的英雄称号实至名归。说刘备做事依赖人,请问孙权,曹操做事哪个不依赖人?谁做事都自己说,自己做,那还要文武大臣干啥。说刘备没有主见,更错。在荆州谁看守的问题上,刘备特意命令关平去荆州送信,信里只说要调回诸葛亮回去商议取西川之事,不提荆州谁留下镇守一事,但诸葛亮心领神会,知道刘备的意思是留下关平和关羽两人镇守。也就是说,刘备这个人较为圆滑,不喜欢在场面上讲出自己的方法,喜欢听别人的想法,这才叫人和。刘备的人和不是空来的。说刘备优柔寡断,我只能猜测你是罗贯中的铁杆粉丝。 最后说下三国归魏的必然性。形容蜀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五虎将具死,孔明手下武将以寥寥无几。这是一个政权不稳固的必然问题。加上刘禅的昏庸,蜀国江河日下。在这里孔明也要负一定责任,孔明凡事务必亲自过问处理,一定程度上组长了刘禅的无能。既然什么事都你诸葛亮做了,那我什么也不用操心了。所以蜀国不可能统一全国。吴国的后期政治动乱非常严重,能自保就不错了。而魏国占据中原沃土,生产业发达,经济弹性大,人才济济。至于最后统一三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D%A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50
放在这是望文生意,江河日下是比喻一日不如一日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46
江河日下的意思是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不是指水位一天天下降,所以是错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3: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