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渠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07 0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1:03
泾渠,源自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其起源可追溯至秦朝,当时韩国派遣的水工郑国建议秦王在泾水凿渠,自仲山西下至瓠口,沿北山东流注入洛河,长达三百余里,旨在通过灌溉农田来削弱秦国的东征实力,而非直接军事目的。秦王虽识破其计,但认可其长远利益,允许工程继续,命名为郑渠。汉代白公又提议开凿白渠,引泾水自谷口入栎阳,流入渭河,灌溉面积达四千五百余顷,这一工程也因此得名。
历代以来,泾渠持续造福人民,然而至宋朝,由于水流冲刷,原有的渠道遗迹消失。熙宁年间,朝廷下令提供常平息钱,资助民众修复和新开凿石渠,如丰利渠,从仲山附近开始,通过石囤和草土堆砌形成堰,定期维护。元代元至元年间,设屯田府负责管理,大统八年因泾水泛滥,重新疏浚和修复了渠道,动员了数千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
至大元年间,西台御史王琚倡议在丰利渠上开凿新的石渠,总计耗工十五万三千,耗时五年完成。渠道的维护和改进不断进行,直至泰定年间,有人提出由于长期使用,渠道下方逐渐被侵蚀,建议在高处开凿鹿巷以便利人员运输。在廷议同意后,四年间共开凿了八十四处鹿巷,削平土垒,大大改善了灌溉效率。到了二十年,陕西行省左丞相帖里帖木儿再次下令进行修缮,总计灌溉农田四万五千余顷,显示出泾渠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