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4 1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4 14:00
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政府开始放宽海禁政策,从之前的“片帆不准入海”转变为允许有限的海上贸易。这促使当地商民积极筹资,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为樟林港的远洋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廷进一步允许与暹罗进行大米贸易,樟林港因此从一个渔业港转变为主要的商业港。
随着海禁的解除,海运事业迅速兴盛。雍正七年(1729),樟林地区的东陇河泊所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设立樟林镇巡检司,以加强对来往船只的管理和监督。此时,沿海各省份的商船和渔船频繁穿梭,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雍正元年(1723)实施了新的规定,要求各省的商船和渔船必须有独特的标识,并接受审批、登记和发牌。广东商船因为大桅杆上部和船头涂有红色油漆,被形象地称为“红头船”,这一特色在当时非常显著。
樟林古港,位于今澄海市东里镇境内。她曾经是清代粤东地区商旅繁忙的“通洋总汇”,享誉海内外。至今,原来的海岸线虽已东移十多里,但古港遗址犹存,对研究古港的光辉历史、清代远洋航海事、贸易以及对潮汕华侨先辈出国启航圣地的纪念,都有极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