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21: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22:05
华艺香港2019春拍推出“余香集——宫廷及重要艺术珍品”专场,其中王季迁旧藏青铜器引人注目。
王季迁(1907-2003)
王季迁出身于苏州王氏大家族,为清初花鸟画家王武和文学家王芑之孙。他与庞元济、张伯驹、吴湖帆、张葱玉、张大千并称“民国六大收藏家”。
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大鉴藏家,许多收藏家都以其为项背,并曾形成狂热的“王氏效应”。王季迁藏品虽以书画为主,但也不乏难得一见的古器物精品。王老认为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人就较少将铜器、陶器和石器作为审美对象,这是对艺术认识的一种偏碍。为了打破这一桎梏,王老从 1970 年便开始选购并收藏中国古器物,此过程亦纪录了王老本人的收藏苦乐与对中国艺术的热忱之心,同时也拓展了大众对艺术的视野。本次“余香集—宫廷及重要艺术珍品”专场精选了7件王季迁旧藏青铜器,昭昭古风,与您共赏。
汉 青铜博山炉
H:29.5cm
估价: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来源:
1.纽约苏富比1979年11月2日,W.E. Cunningham珍藏,Lot 58;
2.纽约苏富比1990年11月27日,王季迁家族珍藏中国早期艺术精品专场,Lot 55。
出版:
Juliano, Bronze, Clay and Stone: Chinese Art in the C.C. Wang Family Collection, Seattle and London, 1988, pl. 14.
博山炉是汉、六朝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博山炉据传为西王母赠予黄帝之品,用于沟通神灵,其后正式在汉太子宫流通使用,造型正如宋《考古图》所谓“香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四环”,其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山东海上仙山——博山。
该博山炉由炉盖、炉身(有的称炉盘)和座柄、底座组成。顶盖上有重迭的群山,山峦间用浅浮雕的技法表现神兽出没,仙人显现的生动场景,焚香于内,博山烟雾缭绕,实乃时人想象中的人间仙境。拍品年代久远,能保存如此完整,极为难得。
西汉 青铜提链壶
H:24cm,D:18cm
估价:
HKD 160,000-300,000
USD 20,400-38,300
来源:
1.大卫·斯贝尔曼伉俪旧藏;
2.王季迁旧藏;
3.纽约苏富比拍卖,1979年11月2日,第239号;
4.纽约苏富比拍卖,1990年11月27日,王季迁家族珍藏中国早期艺术精品专场,第54号。
展览:
1.纽约长岛大学C.W.艺术中心《中国艺术展》,1977年2月4日至3月27日,第46号;
2.华美协进社《汉代艺术展》,1979年3月14日至5月27日,第66号。
壶身为圆球形,深腹圜底,两肩对饰兽面铺首衔环,以锁链与提梁相接,弓形提梁两端呈龙首形,形态优美,端庄雅致;下具三熊足,沉稳威严;盖作覆盘形,其上均匀分布三只简化的凤鸟环钮。此壶制作考究,装饰疏密有致,延续了商周礼器的端庄稳重。
东周 青铜剑
L:50cm
估价:
HKD 50,000-70,000
USD 6,400-9,000
来源:王季迁旧藏
剑为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戴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的兵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佩剑还有表示等级身份的意思。本品为东周青铜剑,剑身中部隆起有脊,从斜而宽,前刃收狭,剑格薄,方茎。整器光素无纹,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毫无粉饰之感,品相完好,乃不可多得之珍品。
西周 青铜兽面纹尊
H:25cm,D:19.5cm
估价:
HKD 300,000-500,000
USD 38,300-63,800
来源:
1.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旧藏;
2.王季迁旧藏;
3.纽约佳士得拍卖,1994年12月1日,编号128。
此尊敞口呈喇叭状,微束颈,腹部略鼔,其上饰兽面纹;高圈足近底部外撇。此为尊形器中的一类,又可称为无肩尊,作为器名之“尊”与“彝”相同,属于食器、酒器等礼器的共名,王国维称之为“大共名”。
西周 青铜龙纹三足鼎
H:19.6cm
估价:
HKD 400,000-600,000
USD 51,000-76,500
来源:
1.赛克勒旧藏;
2.王季迁旧藏;
3.纽约佳士得拍卖,1994年12月1日,第129号。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此鼎立耳,口微敛,折沿,垂腹,下承三柱足,口沿下饰龙纹一周,为典型的西周青铜鼎样式。整器气韵稳重,器身锈色青翠,无锈之处露古铜本色,皮壳厚重,是三代鼎彝精品,殊为难得。
此鼎原为美国著名的医学家、艺术收藏家和慈善家Arthur M. Sackler(1913–1987)珍藏,1994年于佳士得拍卖释出。相似器型可参见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藏西周早期的成周鼎。
参阅: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藏,西周早期 成周鼎,高20.6厘米。
西周 青铜窃曲纹蹄足鼎
H:19cm
估价:
HKD 240,000-400,000
USD 30,600-51,000
来源:王季迁旧藏
此鼎球形深腹,底部曲率较小,近平;双立耳,下承三蹄足;其整体纹饰粗犷,以腹部一周凸弦纹为分界,上为窃曲纹,下饰波曲纹,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鼎的常见样式。整器不仅土沁厚重,而且锈色斑驳,绿色青翠,黑者如炭,底色偶现古铜本色,尽显苍古气韵。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子父”簋
H:13.5cm,D:19cm
估价:
HKD 780,000-1,200,000
USD 99,400-153,000
来源:
1.匈牙利画家与艺术收藏家哈万尼爵士旧藏;
2.王季迁旧藏;
3.纽约苏富比拍卖,1995年9月23日,第317号。
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是标志性的青铜器具之一。商代青铜簋尚属萌芽阶段,多为圆形,形体厚重,为日后簋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此簋即展现了该时期簋的特点。
簋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两侧置兽口衔环耳,颈部与圈足均饰相对卷体夔龙纹,腹部主体纹饰为饕餮纹;环颈正中部位又分别有一浮雕兽首,与主体的巨大兽面相辅相成,将统治阶级所特有的权威和尊贵展露无遗。
参阅:《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殷墟出土“母己”簋。
“余香集—宫廷及重要艺术珍品”专场除了推出以上王季迁旧藏专题之外,亦精心甄选了数件来源清晰的青铜器,包括爵、斝、觚、匜、壶、鼎等多种器型,均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值得藏家关注。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爵
H:20.5cm
估价:
HKD 500,000-700,000
USD 63,800-89,300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其定名并不是青铜器上的自铭,而是通过文献的考证而确定的。此青铜爵整体器型呈现商代晚期之特征:流壁加深,宽槽,卵形底,双柱靠后移,鋬上以兽首做装饰;其上纹饰皆以线刻云雷纹为地,其中颈部饰蕉叶纹,器腹主干纹饰以两对称扉棱为界,上饰饕餮纹。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晚期 兽面纹爵
春秋 青铜窃曲纹匜
L:30cm
估价:
HKD 400,000-600,000
USD 51,000-76,500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匜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西周中后期出现,盛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在古礼体系中一般与盘组合使用。此匜形椭长,呈瓢形,前有宽口流,后有卷尾龙形鋬,龙吻衔住匜口,下承四扁平兽足。
外壁以一道宽凸弦纹将器腹分隔成上下两区,分别饰横置和竖列变体窃曲纹带。此匜形体常见于青秋早中期,但所饰窃曲纹构图组合变异,像与S形交龙纹的组合,兽目特别凸出,立体感十足,更显古朴庄重。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陈子匜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觚
H:33cm
估价:
HKD 700,000-1,000,000
USD 89,300-127,500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青铜觚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逐渐减少。觚是商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礼器之一,常伴随爵、斝成组出土,同为区别等级和身份地位的礼器,是商文化铜礼器组合的核心。
此觚为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装饰,圈足;整体造型具有商代晚期青铜觚的明显特征,口部外撇程度更大,器型较商早期高挑细长,中部明显收缩,早期青铜觚中高圈足下十字形镂空消失;觚身有多层商代青铜器典型纹饰,精细肃穆;底部铸牛首纹饰,动物在商周文化中具有沟通神灵的作用,此类纹饰在青铜器中较常见,亦或为某氏族的徽记。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商晚期 亚鸟出戟觚。
春秋 青铜蟠虺纹鼎
H:27cm
估价:
HKD 500,000-700,000
USD 63,800-89,300
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此鼎器体规整,大腹圆底,纹饰精细,盖上的三环钮是春秋时期鼎的重要特征。清晰精美的蟠虺纹环绕鼎身,遍至盖顶、耳侧,此纹饰流行于春秋中晚期,是显赫尊贵的象征;
另双附耳正立面与鼎身缠绕以绳纹,纹饰有着浅浮雕的立体效果;三底足墩实稳重,端庄大气。整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繁密,是春秋时期鼎的典型风格。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蟠虺纹鼎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罐形斝
H:24.7cm
估价:
HKD 350,000-450,000
USD 44,700-57,400
来源:
1.1998年前欧洲藏家入藏;
2.伦敦佳士得,2018年11月6日,中国瓷器及工艺品,Lot 1。
斝是用来盛酒以进行裸祭之礼的用具,如《周礼·春官·司尊彝》中载:“秋尝,冬烝,裸用斝彝、黄彝。”所谓祼祭是指酌酒灌地以祭,贵族在祭祀时把酒灌洒于地,让酒液渗入地而酒气升于天,从而达到他们心目中上通天下彻地、祭祀天神地神的目的。由此可见,此器在礼制森严的殷周时期地位是何等尊贵。
此斝敞口外侈,口上有两方柱高耸;身侧为一兽首含梁鋬,底出三菱锥足;通身饰以兽面纹,整体纹饰与器身相合,形成一种恒久的威严之相。此类罐型斝出现于商代晚期,其特征还表现在双柱极为发达粗壮,錾上有兽形装饰等,同类器物中,河南博物院藏的一只罐形斝可资比较。
参阅:河南博物院藏,罐形斝
汉 青铜弦纹铺首衔环壶(一对)
H:30cm
估价:
HKD 180,000-300,000
USD 23,000-38,300
来源:巴黎艾德拍卖行,2016年,Lot 50。
铜壶自商代早期至汉代,经历了一千两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是铜礼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考古材料中看,不少青铜壶内仍保存着酒类性质的液体,还有的壶内放有挹取酒用的铜斗,这说明青铜壶主要用途为盛酒器。
此壶为一对,口微敞,束颈鼓腹,高圈足;盖上立三个等距的简化凤鸟形钮。汉代时期青铜壶壶腹承袭战国遗风,最大径上移至壶中部,腹侧多流行装饰铺首衔环耳,并饰凸弦纹,这些特征皆可见于此对青铜壶。
参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战国中期 圆壶,1977年河北平山出土。
参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西汉中期 甄氏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