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2 06: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15:40
1916年初夏,瑞安城郊的一条乡间小路上,一位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青年满怀激动地疾跑着,高声喊道:“成功啦!我的弹棉机成功啦!”旁人乍听之下,还以为他精神状态异常。然而,当他满脸喜悦地奔回位于村外两里处的玉泉寺,那个他倾注心血的研制地,向母亲和邻居好友展示他的成果时,连母亲也难以置信。那是一台全新的弹棉机,只需轻轻踩动,齿轮的转动就能将皮棉吞入口中,然后均匀地吐出一蓬蓬松软的棉絮。目睹这一切,人们惊叹不已:“这机器真是神奇,效率比手工弹棉提高了十多倍。”就这样,我国第一台铁木结构、封闭式设计、采用三桶脚踏方式的弹棉机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正是年仅27岁的东山车头村小裁缝——李毓蒙。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纺织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2]
弹花机起源于明代鼎盛种棉花时期,加工器具为弹花椎弓(吊弓),一直到中华民国初期才改用木制箱式弹花弓(弹花车),沿用到建国初期。1960年以后中国在日本引进了第一批弹花机,逐步取代了以人力、畜力弹花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