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为什么叫端午粽粽子的由来和风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3 02: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22:47
1.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其起源与屈原的传说密切相关。据说,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人们在端午节那天投掷粽子入江,希望鱼虾保护屈原的遗体。粽子最初是用竹叶和糯米制作的,形状像菱角,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2. 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裹黍米制成牛角状的“角黍”,或者用竹筒装米烤熟,称为“筒粽”。
3. 到东汉末年,粽子发展为使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并用菰叶包成四角形,这就是广东碱水粽的起源。
4. 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并且加入了中药材益智仁,成为“益智粽”。
5. 南北朝时期,粽子的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食材的杂粽,并开始用作礼品。
6. 唐代时,粽子的米质“白莹如玉”,形状也有了锥形、菱形的变化,并且日本文献中已有“大唐粽子”的记载。
7. 宋代粽子的种类更多,有“艾香粽”和“蜜饯粽”,并且广告也开始使用粽子作为宣传手段,显示出粽子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
8. 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材料从菰叶变为箬叶,解决了菰叶的季节性问题。
9. 明代粽子的种类更加多样,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并且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新添加的配料。
10. 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如今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多样化的食品,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粽子种类,如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