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14: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1 08:21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因其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而被后人尊称为“曾子”。他的孝行故事流传至今,其中“啮指痛心”一事尤为感人。
曾参自幼家境贫寒,常常需要上山砍柴以维持生计。有一次,家中的客人不期而至,母亲在焦急中无计可施,情急之下,竟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这个细微的动作,曾参却在远处敏锐地感知到了。他感到心痛,明白这是母亲在用独特的方式呼唤自己,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柴火,快速奔回家中。
一见到母亲,曾参立即跪下询问原因。母亲告诉他,客人突然来访,她用咬手指的方式示意他回家帮忙接待。曾参听后,立刻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他不仅接见了客人,而且以礼相待,充分体现了他对母亲孝顺与敬重的态度。
曾参的这个故事,展示了他对孝道的深刻理解,他不仅明白父母的呼唤,更懂得如何去回应和实践。他的“啮指痛心”成为了孝道典范,流传于世,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即啮指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