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22: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23:08
相信大多数人都应该看过电影《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确实非常的搞笑,但是这部电影的细节中也有了让我们察觉不到的东西,比如说开胸验肺,还有六子赴死的那一段,都让我们觉得不仅仅是害怕恐怖,同时也有我们察觉不到的细节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电影的这一面,更是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另一面。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就比如说六子赴死的那一段,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社会现实,而且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六子特别傻,为了能够吃上一碗凉粉就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其实我觉得姜文导演拍这一段是别有用心的,是另有深意,而且值得我们思考这其中背后的意义,其实六爷只是吃了一碗粉,却被胡万、武状元他们连同卖粉的小贩一同诬告吃了两碗却只给了一碗的钱,这让我们不仅仅想到了人性的丑恶。
其实这一段映射出了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就比如说之前遭受到的网络暴力的人,他们明明没有做过的事情却被说成了是他们自己做的,同时也被诬陷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可能有的时候会因为压迫而反抗,但是最后成功的几率真的特别小,其实这就是一种网络暴力的实质,任何人都可以不顾真相在网上发表任何言论,但是却没有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并且受到惩罚,这就是网络暴力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心理压力并且最后有了不堪设想的结果。
大家觉得哪一个部分让你细思极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23:03
六子赴死那段。
很多人都觉得六子傻,为了一碗凉粉就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其实姜文导演拍这一段是别有用心的。
其实这一段如果联想到当今的网络暴力,记得之前看过的泰国公益广告,那个广告真的是讽刺到人心里去了,其实网络暴力就是这样,任何人可以在网络上可以说任何言论,却不会付出代价甚至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也便是网络暴力愈发严重的原因。
六爷只吃了一碗粉,却被胡万、武状元连同卖粉的小贩一同诬告吃了两碗只给了一碗的钱,这就好比网络上随便造谣一句“xxx做了什么罪大恶极之事”,而讲茶大堂里其他的食客也好,几大家族也好,鹅城的太公也好,观众们也好,他们就好比网络上跟帖,跟风的网民。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听信了几句造谣、几句谗言,然后就起来一同攻击“应该被攻击的人”……此刻他们正义感爆棚,自诩为“正义”,此刻的六子就是众矢之的,众叛亲离,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对象。
而六子是个有血性的男儿,他自然不甘被人冤枉,被人辱骂,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不经大脑的他做出了极端的事情,拼上自己的性命去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刨开了自己的肠子…………
结果……里面自然只有一碗粉,因为他只吃了一碗粉…………
真相大白,而那些看客(网民),他们只是默默的离开了,他们的内心只有两个字“无聊”,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件事,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只是消遣取乐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23:05
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片段我应该这辈子都忘不了了,就是电影里开胸验肺那部分。
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这一段我一直不会忘记
葛优明明演的的是马邦德,可是我们提起的时候都是汤师爷。
汤师爷早死了啊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
面具带久了就长脸上了
看的我浑身颤抖,第一次体验到传说中的文学战栗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现实中的当事人是经过了怎样的挣扎之后做出开胸验肺的决定,究竟是何种愤怒与绝望才能催生出“要比恶是吧,我比你更恶”这句话。
他走投无路,忍受着严重尘肺病的折磨,却得不到分文赔偿。粉尘充满了他的双肺,可是那些狞笑的恶人就是说他的肺中没有“粉”。
究竟是有“粉”还是没有“粉”。
除了开胸,没有别的办法。这些魔鬼就是叫嚣着你不敢,等你真的用刀拽出自己的肠子,证明了你只吃了一碗粉,他们又一哄而散,大笑着:你被骗了,蠢货。
不过,这只是电影。
而现实只会更恶。
电影中六子剖腹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是现实中张海超爬上手术台开胸之后,等来的却是这个:
2009年8月,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诊断出张海超“尘肺合并感染”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对其立案调查。通报称,郑大一附院在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职业病诊断,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23:04
电影里有句话很有意思,黄四郎说“我二十年前,倒是和张麻子有过一面之缘”。
张麻子,即当年讲武堂毕业,追随松坡将军左右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二十年前,张牧之还未落草,正值英雄年少,他黄四郎一个偏安一隅的土地主,怎能和如此英雄人物碰上?
故事发生在1920年,那么20年前,也就是1900年,如果黄四郎真的见过张牧之,那么根据张牧之追随蔡锷的经历,二人应该是在日本相见,因为蔡锷从1899年到1904年都在日本组织爱国运动。而黄四郎家中藏有东洋长短刀且张牧之了解“介错”这一日本文化,又印证了二人都留学过日本这一点。
所以根据黄四郎说的这句话,他不仅留学过日本,还在留洋期间与爱国团体多少有过来往,那他20年前多少也算一个进步分子。
另一处耐人寻味的地方,是黄四郎收藏的那颗珍藏版地雷。按黄四郎的说法,这颗地雷和辛亥第一响的那颗是姊妹雷。黄四郎一个一方恶霸,收藏一颗代表革命的地雷,什么思路?当然不是存着用的,要不是为了除马邦德哪用得着?藏了快10年,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往事。还有一定的可能,辛亥革命第一响原本也是黄四郎的,为了革命献了出去。无论如何,这一点明确说明,辛亥革命时黄四郎肯定是革命党一方的。
综上所述,黄四郎,1900年,留洋日本,参加过进步团体。1911年,为辛亥革命出物出力,与其它革命党一起推翻了旧剥削者。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却取代了原本剥削者的地位,成了为害一方的新势力。
就像那个寓言,勇者杀死了恶龙,据守在财宝之上,逐渐长出鳞片,变成了恶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23:06
大浪淘沙,时间总能漂白浮夸的伪文化,留下时代的真金,留下智者的呼吸。今天以《让子弹飞》为蓝本,以本人笨拙的言辞来浅释那些有温度的影视作品。
记得我初次看《让子弹飞》,是在我高三某天下午的英语课上,在“紧张带入感”的环境中看完了这部剧,第一遍看后,老实说——感觉这只是杀人诛心的快意恩仇江湖再现。当时只是特别喜欢其中干净利落的台词和黑色幽默。
要么是“来!来!来!,一起吃,一起唱”;
要么是“这他妈是八岁”;
要么是“你给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是他妈的惊喜”
当然熟悉这些台词的都能秒懂说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常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反复观影,我彻底喜欢上了这部电影,反复和《集结号》、《喋血孤城》一起,看了N遍,渐渐觉得这部剧,越看越好看;觉得《让子弹飞》好有深度,揭示的人性好犀利,好真实;越来越觉得姜文真是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导演。
较真一下,1920-100=1820,鸦片战争前20年,老大帝国的最后平静。
之后,地方力量逐渐挣脱了中央。赤裸裸隐喻旧王朝的衰败。卖凉粉的冲撞了武智冲,被痛打,姜文主持正义。这是第五幕的精髓部分。在朝廷式微之后,
地方草莽武装力量投靠豪绅,为非作歹,形成了新时代的潜规则,新秩序,此为其一。底层贫民,对武智冲的暴行热烈叫好,这是对这种秩序(有强权而无正义)的认可,
暗示:暴力+豪绅可以维持长期的压迫和不平等,且不知止。此为其二。师爷息事宁人,软骨肉混子路数,文人无德,普遍现象。
《让子弹飞》实实在在是为利令智昏,资本决定取向,一片雾霭的中国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如当年《疯狂的石头》的效果一样,《让子弹飞》和姜文能受到国际影视大师青眼相向,一片好评,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