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2 22: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21:06
乌米饭的传统制作方法在古代有着多种变化,从明代开始,制作工艺就颇为讲究。据记载,古人会先将米蒸熟后晒干,然后反复浸入乌饭树叶汁中,经过九次蒸煮和晾晒,即所谓的“九蒸九曝”,使得成品米粒变得坚硬,适合长期保存和携带。食用时只需用沸水泡开即可。
现代江南地区的青精饭则简化了过程,一般不进行“九蒸九曝”。其制作方法是采摘初夏的乌饭树叶洗净,稍加浸泡,待米变成墨绿色后捞出晾干。接着将青汁煮沸,加入米中煮饭,煮熟后的饭色青绿,香气宜人。《荆楚岁时记》提到,寒食时节用杨桐叶染饭,色泽青亮有光泽。
梁代陶弘景的《登真隐绝》中记载了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食迅饭的制作,需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混合煮沸,取汁浸泡米,然后蒸制,制成的饭呈青色。而唐代陈藏器的记载则强调了九浸九蒸九曝的过程,使米粒紧实,色泽黑亮。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中提到,不同的季节对米的浸泡方法不同,春夏时节需用较多水量浸泡,秋冬则只需水浸过夜,煮熟的饭色泽翠绿。
现代工艺中,以糯米和南烛叶为主要原料。首先洗净糯米备用,然后将南烛叶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再用这种汁水煮糯米,用文火慢煮,待米色变黑熟透即可食用。乌米饭不仅美味,还具有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等功效,适合体质虚弱者调养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乌米饭的植物种类多样,如南烛(又名乌饭,属杜鹃科,叶片椭圆,花冠白色,浆果紫黑),乌桕(乔木)以及枫树等。这些植物不仅在烹饪上有所贡献,有的还具有药用价值,如南烛煎汁可滋养头发和肌肤,枫叶可泡茶,乌桕根皮和叶有解毒利尿的功效。
农历四月初八,是溧阳人的“乌饭节”。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乌药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溧阳人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据《本草纲目》记载:乌药叶属樟科类植物,性温和,味微苦,叶气香,可入药,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