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4: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5 04:21
宗室耆英,字介春,出身正蓝旗,其父禄康曾任嘉庆年间东阁大学士。耆英凭借荫生身份,担任宗人府主事,后晋升为理事官。他逐步晋升为内阁学士,同时兼任副都统和护军统领。道光二年,他转任理籓院侍郎,随后调至兵部任职。四年,他负责送宗室闲散人员移驻双城堡。五年,他被任命为内务府大臣,先后在工部、户部任职。七年,他成为步军统领,九年后升任礼部尚书,并负责太常寺、鸿胪寺、太医院,以及都统职务。在畿辅发生旱灾时,他上疏建议审查官吏并减轻刑罚,得到采纳,被授予内大臣一职。
十四年,因他勤勉于步军统领的管理,受到议叙。他历任工部和户部尚书,十五年因勘察龙泉峪吉地而加封太子少保。随后被派往广东、江西处理事务。十七年,因庇护赌博的内监张道忠,他被降为兵部侍郎,并外放为热河都统。十八年,他被任命为盛京将军,推行严禁鸦片的政策。二十年,他建议在海疆加强戒备,提议在旅顺口设立防御。面对英军入侵,他部署防御措施,英船在奉天洋面游弋,锦州、山海关等地加强了防御。
二十二年,广东局势紧张,被调任广州将军并担任钦差大臣,负责浙江洋务。初因误传,他被召回浙江。五月,吴淞失守后,他与伊里布前往江苏协调应对。和议中,他与英方达成协议,包括赔偿、通商条款等,尽管宣宗愤怒,但最终批准了和约。九月,他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负责筹备通商事宜。在广东,他与各国商定通商章程,调整关税,并坚守西藏边界规定。
然而,广东民情激愤,耆英处理与洋人关系时面临挑战。二十八年,他请求进京面圣,后在京任职并管理礼部、兵部。三十年,他针对国家财政问题提出建议,但因言辞偏激被申饬。咸丰三年,他因儿子庆锡问题被牵连,革职圈禁。八年后,他在天津谈判中表现失当,被赐自尽。
总结来说,耆英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尽管有妥协和善后的能力,但其在广东和天津的决策失误,导致国家威望受损,引发了庚申之祸。他的结局,反映了战争与和议过程中的复杂与挑战。
耆英在古汉语中是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另有清朝皇室同名者以及以其名命名的帆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