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5 01: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7:23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方式主要依赖于托卡马克装置,这是一种利用环形磁场约束核反应的设备。托卡马克源于1954年苏联的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其名字来源于“环形”、“真空”、“磁”和“线圈”的首字母缩写。早期的托卡马克极其不稳定,直到1970年,苏联通过多次改进才首次实现实际的能量输出,但Q值仅为10亿分之一,标志着核聚变研究的重要突破。
此后,全球各国纷纷投入建设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如欧洲的联合环-JET、苏联的T20(后改为T15)、日本的JT-60和美国的TFTR。这些装置不断刷新Q值纪录,比如1991年欧洲联合环的氘-氚运行实验,1993年美国TFTR的Q值达到0.28。1997年,Q值突破1,尽管当时的实验主要依赖氘-氘反应,但预示着托卡马克理论上的能量生成可能。
中国在此领域也不甘落后,早在70年代就建设了如HL-1、CT-6等实验装置,后来的HT-6系列及HL1M和环流2号进一步推动了研究。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提高磁场强度,减少电阻损耗。超导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催生了超脱卡马克装置,如法国的Tore-Supra、俄罗斯的T-15、日本的JT-60U和中国的EAST。EAST作为超脱卡马克的代表,其非圆形截面设计和液氦无损耗超导系统是关键技术突破,它的稳定运行对未来的ITER项目至关重要。
ITER项目是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的缩写,旨在建立首个商用聚变反应堆,尽管面临技术和资金挑战,但各国对解决能源问题的期望赋予了其巨大的意义。EAST作为原型实验装置,其数据对ITER设计具有参考价值,目前被认为是可能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Q值超过1的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这预示着人类在核聚变能源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还有大量技术难题等待攻克。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因为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核聚变不会产生核裂变所出现的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当然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科学家们把这类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