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07: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7:22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滴度是通过将患者血清稀释2至12倍,然后将其与已知浓度的表面抗体混合,观察是否产生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最高值即为滴度。滴度的大小与血清中HBsAg的含量成正比,数值越大,表明血清中表面抗原的浓度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染性绝对一致。高滴度的HBsAg可以作为判断患者传染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HBsAg滴度的高低,可以大致评估患者的传染风险。滴度越高,通常意味着e抗原(HBeAg)、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概率增加,传染性也随之增强。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HBsAg滴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并不必然相关。例如,携带相同HBsAg滴度的人,可能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有些无症状的携带者,虽然血清HBsAg滴度高,但肝功能正常;而在重型肝炎中,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其HBsAg滴度可能反而较低,甚至检测不出。因此,仅凭滴度不能全面判断肝炎的严重程度,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