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10: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03:07
早在宋朝时期,宜山便有了私塾教育。清朝时,这里有星岩书院和亲仁社学,分别为当地教育的重要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廪生陈琛在星岩书院创办了温州府平阳县公立仪山初等小学堂,初始规模较小,只有6名教师和66名学生,分成5个班级。次年,乡绅白际宸将亲仁社学改建为公立群演初等小学堂,有5位教师和51名学生,分为3个班级。
宣统二年(1910),陈锡琛进一步发展教育,将群演小学提升为平阳县江南高等小学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到了民国元年(1912),学校更名为平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新建校舍,吸引了更多学生,其中包括赤溪、藻溪等地的学子。民国18年(1929),龟山(现称珠山)设立了宜山镇第六、七、八保联立国民学校,共4名教师,4个班级,学生数达到134人。1932年,水门则创办了第十、十一、十二保联立国民学校,同样有4名教师和118名学生。
1949年宜山解放后,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学校向贫下中农开放,至1952年,小学已增至12个班级,学生总数465人,还增设了初中班。1956年至1965年间,教育进一步普及,不仅有全日制学校,还出现了村小和耕读小学,儿童入学率超过95%。期间,宜山中学成立,即现在的平阳县第四初级中学,初期有3个班级和168名学生。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宜山镇教育步入正轨,1984年开始全面发展幼教、普教和成教,到1988年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各项教育率均达到高标准。1990年,宜山镇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教育设施得到优化,综合实力进入温州市前十,2001年成为省级教育强镇,镇一小和县实验二小成为省级示范学校。
2005年,宜山镇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共有3所中学(含高中)、4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教职员工总数达到593人,学生总数为10853人,标志着宜山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宜山镇地处苍南县东部,俗称江南平原中心,距县城15公里,宜山镇镇政府驻地球新路。辖27个村、8个居民区,人口40910人。宜山镇东面与龙港镇、仙居乡接邻,南与望里镇、新安乡毗连,西与云岩乡、龙港镇江山办事处接壤,北与龙港镇平等办事处交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03:07
早在宋朝时期,宜山便有了私塾教育。清朝时,这里有星岩书院和亲仁社学,分别为当地教育的重要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廪生陈琛在星岩书院创办了温州府平阳县公立仪山初等小学堂,初始规模较小,只有6名教师和66名学生,分成5个班级。次年,乡绅白际宸将亲仁社学改建为公立群演初等小学堂,有5位教师和51名学生,分为3个班级。
宣统二年(1910),陈锡琛进一步发展教育,将群演小学提升为平阳县江南高等小学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到了民国元年(1912),学校更名为平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新建校舍,吸引了更多学生,其中包括赤溪、藻溪等地的学子。民国18年(1929),龟山(现称珠山)设立了宜山镇第六、七、八保联立国民学校,共4名教师,4个班级,学生数达到134人。1932年,水门则创办了第十、十一、十二保联立国民学校,同样有4名教师和118名学生。
1949年宜山解放后,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学校向贫下中农开放,至1952年,小学已增至12个班级,学生总数465人,还增设了初中班。1956年至1965年间,教育进一步普及,不仅有全日制学校,还出现了村小和耕读小学,儿童入学率超过95%。期间,宜山中学成立,即现在的平阳县第四初级中学,初期有3个班级和168名学生。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宜山镇教育步入正轨,1984年开始全面发展幼教、普教和成教,到1988年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各项教育率均达到高标准。1990年,宜山镇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教育设施得到优化,综合实力进入温州市前十,2001年成为省级教育强镇,镇一小和县实验二小成为省级示范学校。
2005年,宜山镇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共有3所中学(含高中)、4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教职员工总数达到593人,学生总数为10853人,标志着宜山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宜山镇地处苍南县东部,俗称江南平原中心,距县城15公里,宜山镇镇政府驻地球新路。辖27个村、8个居民区,人口40910人。宜山镇东面与龙港镇、仙居乡接邻,南与望里镇、新安乡毗连,西与云岩乡、龙港镇江山办事处接壤,北与龙港镇平等办事处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