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点与实践案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10: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1:07
随着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对城市构成日益严峻的威胁,现有的基础设施和防灾设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建设功能完善、灵活高效的“平急两用”设施成为保障城市灾后功能正常运转,提升应急水平的关键措施。
*于2021年正式提出建设“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设想,随后在2023年7月,*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积极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发布了相关配套*。这种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一种灵活且多功能的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在2023年发布指导意见,明确了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和规范、组织实施保障等内容。建设总体要求强调在超大特大城市中积极推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隔离房源、应急物资转运设施等短板,降低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对中心城区的潜在影响,从而提高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安全韧性。
建设任务与规范包括打造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升级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或改扩建城郊大仓基地等,构建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完善市政、旅游等配套条件,确保基础设施的综合防灾和市政支撑体系。
到2025年,“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超大特大城市中积极稳步推进,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和城郊大型仓储基地将加快布局,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也将逐步完善。到2027年,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体系将更加健全,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在国土空间规划与用地保障方面,自然资源部*编制印发了《平急功能复合的韧性城市规划与土地*指引》,强调城乡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治理,通过整合空间资源和资产,提高应急转换功能。该指引通过体检评估、应用场景分析和资源盘活,确保“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
为确保“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与运行,各城市需开展设施需求评估和选址安全评估,构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资金、用地等*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与监督,对于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案例显示,北京市平谷区和石景山区通过开展安全韧性体检评估,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构建了具有风险治理能力和韧性社区生活圈。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平急结合”的设施布局,实现设施的多功能使用,增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需要*的积极引导与*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与平急功能的有效转换。通过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用好各类配套土地*,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其中,可有效推动城市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
清华同衡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作为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的核心业务部门,长期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规划设计与咨询服务,为各级*提供决策支持,确保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体系的高质量发展。